為深入了解絲綢產業的現代化生產流程,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融合路徑,7月20日,山東理工大學“織夢山東,絲旅新生”實踐團走進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第二工廠,開展深度調研學習活動。本次實踐聚焦絲綢生產的全產業鏈流程,涵蓋生絲加工、紡絲、卷絲、織布等核心環節,并圍繞智能制造、綠色生產等議題展開專項調研。

第二工廠是企業智能化升級的核心生產基地,擁有國內領先的絲綢織造、印染及后整理生產線。實踐團成員在工廠負責人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生絲處理車間、紡絲車間、卷絲車間、織造車間等核心生產區域。

在生絲處理車間,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觀察了蠶繭的篩選、煮繭、繅絲等工序。經工廠負責人介紹,大染坊采用先進的“無捻織造工藝”,該工藝聚焦泡絲、絡絲、整經等關鍵生產環節,通過精準調控工藝參數、優化設備運行狀態等方式,對這些環節進行全方位優化。傳統絲綢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并絲、捻絲等工序,在這一創新工藝下被大幅精簡。如此一來,生產流程更趨高效,同時,在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加持下,絲綢產品質量不僅未受影響,反而在穩定性等方面實現新提升,真正達成了保障質量與提升生產效率的雙重目標,讓古老的絲綢生產工藝,在現代技術賦能下煥發出全新活力。

紡絲與卷絲車間展現了現代絲綢工業的自動化水平。高速絡絲機以每分鐘470余轉的速度運行,精準控制絲線張力,確保絲筒成型均勻,與傳統工藝相比,該車間的智能化設備顯著降低了人工干預,提高了生產穩定性。
織造車間是本次參觀的重點。一臺臺先進的寬幅劍桿織機以每分鐘300轉以上的速度運轉,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絲線在桿織機上交織成各種圖案和紋理的絲綢面料。隨行的工廠負責人耐心地為實踐團成員講解織布的工藝原理,包括經紗、緯紗的搭配,以及不同織法所呈現的效果等專業知識。

本次調研聚焦于第二工廠的生絲,紡絲、卷絲、織布等工藝流程。“無捻織造”和“綠色漂練”等專利技術,體現了企業在科技創新上的突破,課本上的工藝流程在現實中變得立體,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更讓絲綢織造行業未來前景光明。實踐團成員經一線觀摩,拓寬了專業視野,明晰了后續學習研究方向,同時也為職業發展積攢了珍貴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