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織夢山東・絲旅新生” 實踐團走進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圍繞卷絲、織布等絲綢生產核心工藝展開系列調研。實踐團成員通過深入生產一線、對話技術骨干、參與實操體驗,系統探尋傳統絲綢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路徑,見證老字號企業在綠色化、智能化轉型中的創新實踐。

實踐團成員首先聚焦絲綢生產關鍵工序 —— 卷絲。在工廠技術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深入工藝車間,詳細了解卷絲工序的現代化生產流程與技術要點。卷絲質量直接影響后續織造工序的效率和成品質量,是企業重點把控的關鍵環節。此次卷絲工序的近距離觀察,讓實踐團成員對絲綢生產的精細化、智能化發展有了直觀認識,為后續的產業調研積累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實踐團成員隨后觀察了第二工廠的織布工藝,深入了解了絲綢面料從絲線到成品的華麗蛻變過程。在寬幅劍桿織機生產區,織機幅寬可達3.6米,每分鐘投緯次數超過300次,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絲綢織造設備。與傳統織機相比,第二工廠的現代織造設備通過電子提花系統可以實現復雜圖案的精準織造,且生產效率提升了8-10倍。

在織造車間,工廠技術負責人重點介紹了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控系統。該系統通過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運用AI算法進行質量預測和工藝優化,實現了從“經驗織造”到“智能織造”的轉變。該套智能系統不僅能自動識別斷經、斷緯等異常情況,還能根據歷史數據優化工藝參數,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
通過本次對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第二工廠的調研,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傳統絲綢產業在智能制造浪潮下的轉型升級。從精密控制的卷絲工序到高效智能的織造工藝,現代絲綢生產已實現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跨越式發展。特別是企業將物聯網、AI等新技術與傳統工藝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標桿。這次調研讓同學們認識到,絲綢這一古老產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而作為新時代紡織人,更應立足專業、開拓創新,為傳承千年絲綢文化、推動產業升級貢獻青春力量。此次實踐收獲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一份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