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邊疆發展的宏偉藍圖中,河海大學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攜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新疆農業大學,共同發起了一場以“青春聚力邊疆行”為主題的暑期聯合社會實踐,三校二十余名師生深入新疆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等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共同書寫了邊疆“三農”發展的新篇章。
紅色尋訪:賡續邊疆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實踐活動的首站,是新疆農業大學校史館與軍墾博物館。這里,一件件承載著歲月印記的歷史文物、一張張定格奮斗瞬間的老照片,無聲訴說著兵團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赤誠與奉獻。三校師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深刻領悟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這是邊疆發展不可或缺的靈魂與動力。
“站在這些歷史文物前,我仿佛能聽到先輩們開拓邊疆的堅定腳步聲。”河海大學的一名學生感慨道,“兵團精神不僅是對過去的銘記,更是對未來的指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戰略,為邊疆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紅色尋訪,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信仰的洗禮。三校師生在共同的學習中,筑牢了信仰之基,堅定了服務邊疆、報效祖國的決心。
文化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族人民團結發展,河海大學實踐團將文化交融作為此次實踐活動的重點之一。在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北站東路街道豐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河海大學實踐團成員與社區工作者圍繞公共事務治理、便民服務創新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座談,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服務各族群眾,凝聚民族共識。河海大學實踐團成員帶著三校共同的目標與期待,積極交流,共謀發展。
隨后,實踐團成員走進社區居民家中,與新疆民族學生圍坐交流,從習俗文化談到成長故事,歡聲笑語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這種面對面的交流,不僅增進了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了解與友誼,更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個人心中。
“通過這次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河海大學的一名學生代表三校實踐團表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與互鑒,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推動邊疆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雖來自不同學校,但心卻緊緊相連,共同為邊疆的民族團結和文化繁榮貢獻力量。”
調研為先:以“兩山”理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在雪域邊疆,“青春聚力邊疆行”社會實踐團還聚焦生態保護與邊疆發展的協同路徑,開展了一系列實地調研。在頭屯河岸邊,實踐團成員們實地研學了“排沙漏斗”模型從實驗室到工程現場的轉化應用,見證了科研創新如何破解河流生態治理頑疾,筑牢邊疆生態屏障的生動范例。佇立石門子水庫巍峨壩體前,實踐團成員們詳細了解了水庫在灌溉、防洪、發電等方面的綜合效能,深刻感悟到重大生態水利工程對保障邊疆生態安全、增進民生福祉、夯實發展根基的戰略意義。
“這次生態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是邊疆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感慨道,“我們將以此次邊疆生態實踐為起點,持續深化對綠色發展與生態治理的思考,將科研創新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探索更多生態保護與邊疆振興的協同路徑,為邊疆的可持續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激活農業現代化進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科技賦能顯得尤為重要。實踐團依托三校在農業、水利、機械等領域的學科優勢,深入農業生產一線,調研科技助農的先進做法。
在新疆瑪納斯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棉花),智能滴灌系統與無人機植保技術的協同作業,讓“節水增效”從抽象概念變為田間實景。每一株棉苗都能精準喝上水,這不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更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提質增效。而在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成員們則親眼見證了節水滴灌技術的迭代突破,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破解干旱區用水瓶頸、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這些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在于科技賦能。”新疆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興奮地說,“作為農業專業的學子,我們更應將所學專業知識與邊疆農業需求緊密結合,以創新思維助力‘藏糧于技’戰略在邊疆落地生根。”
三校聯合:共筑實踐育人新平臺
此次聯合社會實踐,不僅是三校師生對邊疆精神的一次深刻領悟,更是對“三農”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精心策劃與組織,三校有效整合了優質資源,探索了跨校黨團共建聯學聯踐的新模式,為實踐活動注入了強大動能。
河海大學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以聯建共建為紐帶,拓展合作領域,優化資源共享,共同打造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的實踐育人共同體。通過這樣的實踐平臺,我們旨在培養更多知農愛農興農的卓越人才,為邊疆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民族團結進步貢獻青春力量。”
三校聯合,共赴邊疆,不僅是一次學術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更是一次青春與夢想的激情碰撞。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三校師生用腳步丈量邊疆,用行動踐行擔當,共同書寫了新時代青年服務邊疆發展的壯麗篇章。(青春聚力邊疆行”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