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課】生環學院入侵植物宣教團開展入侵植物調查與采集以及標本的制作工作
為增強公眾生物安全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并推進入侵植物幼兒宣教實踐活動的進一步進行,7月10日,生環學院赴蕪湖“入侵植物調研及幼兒環保宣教”本科生實踐團隊開展了入侵植物調查與采集以及標本的制作工作,為后續面向幼兒的環保宣教活動積累素材。
標本采集,錨定入侵植物。朝陽為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鍍上一層金邊時,生環學院赴蕪湖“入侵植物調研及幼兒環保宣教”本科生實踐團隊的隊員們已帶上工具穿梭在校園的小徑中。他們沿著預設的“生態探索路線”(路線一:清源樓、花津南草坪、行政樓草坪區域、敬文圖書館附近、小時代假山上),依次打卡校園里的“入侵植物監測點”,開展入侵植物調查以及相關植物標本材料的采集工作。這次采集工作不僅大概摸清了花津校區入侵植物的“分布地圖”,更讓這些平日里藏在草叢中的“生態隱患”,以鮮活的姿態進入實踐團隊的研究視野,為后續制作“會說話”的植物標本、給孩子們講好環保故事埋下伏筆。
(圖為徐毓輝同學采集植物,通訊員熊雨欣攝)
規范制作,壓制植物標本。午后的清源樓b318教室,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長桌上,隊員們將上午所采集的入侵植物標本材料平整放置于吸水紙上,嚴格按照標本制作規范進行層層疊壓,確保枝葉舒展,特征清晰可見,對材料進行了規范的初步處理后進行烘干處理。晚上八點,隊員們又齊聚在清源樓b318將已經烘干好的植物標本固定到卡紙上,并進行基本信息的標注與已完成標本的保存。這些標本不僅是科研材料,更是給小朋友們的“植物課本”,每一個標本都在訴說著自己的秘密。

(圖為實踐成員壓制標本,通訊員熊雨欣攝)
厚積薄發,進行宣教準備。截止當晚,從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入侵植物的調查、入侵植物標本材料的采集到入侵植物標本的制作的工作已然就緒。這些標本將在后續幼兒宣教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信通過展示這些形態優美,特色鮮明的標本,一顆顆綠色的種子也會根植在他們心中,并在將來的某刻萌發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