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準確掌握區域入侵植物的分布情況,切實提升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7月11日,生環學院赴蕪湖入侵植物宣教團(以下簡稱“宣教團”)在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繼續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入侵植物采集及標本制作實踐活動,以專業知識為地方的生態保護貢獻青春力量。
行動當日,宣教團全體隊員沿“路線2”(清源樓綠化區域→草坪區域→美術館前草坪→花津河附近區域)展開工作。本次任務聚焦兩大目標:一是對花津校區入侵植物進行精細化補充采集,二是為即將進行的幼兒環保科普課堂精心準備實物素材。基于前期樣本的系統整理與數據統計,團隊此次重點補充采集了三裂葉薯、喜旱蓮子草等若干典型入侵植物。同時,為增強幼兒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隊員們還特別選取了葉形奇特的雞爪槭、被譽為“活化石”的銀杏等辨識度高、具有特色的植物樣本作為輔助教學材料。

(圖為團隊成員采集喜旱蓮子草,通訊員邵子游攝)
采集工作結束后,團隊成員即刻投入嚴謹規范的標本制作流程。從細致修剪枝條、精心展平每一片葉與花,到分層鋪設吸水紙與瓦楞紙進行科學壓制,再到最后一絲不茍地標注完整的植物信息——每一個環節都凝結著隊員們濃厚的專業素養與精益求精的態度。
(圖為團隊成員制作標本,通訊員邵子游攝)
此次實踐活動成果豐碩。不僅系統補充了花津校區入侵植物分布的基礎數據庫,為后續科學防治工作提供了關鍵資料支撐,更讓團隊成員在親歷親為中,深化了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理解與認同。
宣教團表示,后續將持續動態監測入侵植物態勢,用腳步丈量責任,以專業踐行擔當,展示師大學子守護綠水青山的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