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個聞起來像奶奶煮的湯!"7歲的小宇舉起一片甘草,興奮地朝身旁的小伙伴們揮舞著。6月15日上午,在新都區同仁社區活動中心,二十多個孩子正圍坐在長桌旁,小心翼翼地觀察著面前擺放的各式中藥材。這是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辦的"中醫藥文化進社區"特別活動現場。"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處處都是中藥哦。"主講人李靜講師拿起一枚紅棗,"這個不僅能做湯,還是一味補氣血的良藥呢。"孩子們瞪大眼睛,不時發出驚嘆聲。五年級的婷婷好奇地問:"老師,我奶奶經常喝的菊花茶也是中藥嗎?""問得好!"李靜笑著取出干燥的杭白菊,"菊花不僅能泡茶,還有清熱明目的功效。你們對著電腦手機時間長了,爸爸媽媽泡一杯菊花茶可是很有用的哦。"
(圖一:孩子們積極舉手參與搶答)
活動現場,金銀花、枸杞、陳皮、山楂等十余種常見中藥材被分裝在透明容器中,孩子們可以近距離觀察藥材的形態、顏色,還能輕輕嗅聞它們獨特的氣味。"哇,這個好像樹皮!"8歲的浩浩拿起一塊肉桂驚呼道。"這確實是樹皮哦,"李靜耐心解釋,"但它不是普通的樹皮,而是肉桂樹的皮。你們聞聞看,是不是有熟悉的香味?"孩子們輪流傳遞著肉桂片,不時有"好像奶茶里的味道""和我家燉肉的香味一樣"的評論傳來。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的是戥秤的使用。在講師手把手的指導下,孩子們嘗試用傳統戥秤稱量藥材,體驗古代藥房抓藥的過程。"原來古代沒有電子秤的時候,醫生是這樣稱藥的啊!"六年級的明明仔細地平衡著秤桿,儼然一副小學徒的模樣。
(圖二:小朋友聞中草藥)
活動中,李靜還講述了李時珍嘗百草編寫《本草綱目》的故事,孩子們聽得入神,不時提出各種天真又充滿想象力的問題。"老師,古代人是怎么發現這些草能治病的呢?""為什么同樣的草藥曬干了就能放很久?""我能用這些中藥給我奶奶治咳嗽嗎?"面對孩子們的提問,講師一一耐心解答,既傳播了知識,又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中醫藥文化的種子。社區工作人員王女士表示:"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親手觸摸、嗅聞,直觀地感受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有的孩子回家后還主動跟家長討論起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
活動結束時,每個孩子都得到了一份中草藥小香囊,里面裝有安神助眠的藥材。孩子們愛不釋手,紛紛表示要掛在書包上或者放在枕頭邊。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開展類似活動,讓中醫藥文化走進更多社區和家庭,讓千年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夕陽西下,活動室內的藥香久久未散,而中醫藥文化的種子,已在童心中悄悄發芽。
作者:蘇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