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至22日,浙江農林大學“古木逢青緣,蔡段綠韻宣 ”實踐團一行12人赴麗水市慶元縣開展以“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由校團委書記胡云云、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錢志權帶隊指導,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王子旋負責學生組織與后勤保障,多位師生共同參與,致力于通過實地走訪、理論宣講與志愿服務相結合的形式,推動“兩山”理念在鄉村落地生根,助力慶元縣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8月22日上午,團隊首先來到屏都街道辦事處,參加第三季度黨員輪訓暨生態文化理論宣講會。實踐團成員結合慶元本地實際,以薰山、四山茶園村等典型案例為切入點,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系統闡述了生態價值實現路徑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宣講內容既有宏觀政策解讀,也包含具體實踐指導,現場反響熱烈,參會黨員紛紛表示宣講“接地氣、有啟發”。
宣講結束后,團隊立即趕赴菊水村展開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實地調研。隊員們走村入戶,與村民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該村在生態保護、環境整治、鄉村旅游開發等方面的具體做法與顯著成效。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資料,切實感受生態文明理念在基層的落地生根。許多村民提到,近年來村子環境變美了,游客多了,收入也提高了,生態保護真正帶來了實惠。此外,團隊還專程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浙江工作期間到訪過的屏都中心敬老院。當地干部詳細介紹了敬老院的情況及技能型黨員培訓體系的建設成果。慶元縣推動“技能型鄉鎮政府”建設的創新實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這一模式實現了鄉鎮職能從管理向服務的根本轉變,干部通過掌握實用技能,成為政策宣講與技術服務的“多面手”,有效解決了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經驗。同學們深刻體會到,基層治理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當地工作人員還向團隊展示了菊水村干部技能實訓基地的概念性城市設計方案。該方案以“初心廣場”為核心,整合技能實訓、健身休閑、親子游樂和生態種植等功能區塊,構建出一幅“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藍圖。團隊成員紛紛表示,這一規劃不僅體現了現代鄉村設計的前瞻性,也充分呼應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其早日從藍圖變為現實。
圖 1走訪村民進行“兩山理念”問卷調查(1)
圖 2走訪村民進行“兩山理念”問卷調查(2)
圖 3團隊參觀屏都中心敬老院
下午1時,實踐團趕赴蔡段村,開展“生態美妝”與生物多樣性志愿服務活動。在街道干部的引導下,隊員們參觀了生物多樣性體驗館,近距離觀察慶元特色物種如各類蝴蝶、食蟹獴、百山祖冷杉等,并聆聽講解,系統學習生態保護與物種多樣性知識。隨后,大家走進美妝體驗館,親身體驗不同歷史時期的妝容文化,了解當地企業如歐迪實業、久靈筆刷如何通過技術革新,將傳統制筆工藝延伸至化妝品領域,實現文化IP與產業價值的深度融合。這一“生態資源—文化產業—美麗經濟”的轉化路徑,令同學們深感啟發。
圖 4參觀蔡段村美妝體驗館
最后,團隊參觀了新安江移民工坊。通過精細的3D場景復原和歷史影像資料,生動再現了新安江移民遷徙、安置和融入的歷史過程。從移民響應國家號召南下支援,到慶元當地百姓熱情接納、共建家園,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了深沉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團結精神。許多隊員表示,這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和生態文明教
育,進一步增強了對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理解和責任意識。

圖5 團隊于蔡段村合照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對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的認知視野,也提升了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帶隊老師錢志權表示:“慶元之行是一次生動的生態文明教育課,我們希望通過高校的智力支持和青年學生的熱情服務,為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注入新活力。”
據悉,浙江農林大學一貫重視社會實踐與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積極鼓勵學生深入基層、服務社會,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長才干”。本次慶元社會實踐是學校暑期重點實踐項目之一,學校還將通過專題報道、成果展示、交流宣講等多種形式,持續擴大活動影響,傳遞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