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分別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的鄉村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少數民族語言教學與文化宣講為核心載體,通過教學互動與基層采訪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深化青少年及村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基層落地見效。

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和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的鄉村輔導機構,志愿隊針對以漢族學生為主的教學對象,精心設計了“文化宣講+雙語互動+成果展示”的實踐流程。活動伊始,志愿者以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為重點,系統開展民族文化宣講,通過圖文展示、習俗講解等形式,向孩子們介紹各民族的傳統節日、生活習慣、地域特色等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基礎認知。

隨后進入雙語互動環節,團隊聚焦少數民族語言的實用性教學,選取日常對話、常用詞匯等內容,引導學生練習發音與語調。志愿者通過領讀示范、分組練習、語境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在重復練習中掌握基礎表達,體會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理解各民族語言作為文化紐帶的意義。課堂上,多數學生專注投入,積極參與互動問答,對少數民族語言學習表現出濃厚興趣。活動尾聲,志愿者邀請部分學生上臺展示學習成果,通過短句朗讀、簡單對話等形式檢驗教學效果,并組織全體參與人員合影留念,記錄實踐瞬間。
“紅石榴”志愿隊赴兩地漢族村民家開展民族文化認知專項采訪,圍繞4個由淺入深的問題(詢問少數民族服飾美食認知、探討共同體意識重要性、征集認知提升意見等)展開,村民反饋通過語言學習可與少數民族鄰居簡單交流,更真切體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理念。

實踐成果顯示,此次活動使參與的鄉村學生和當地居民系統接觸了少數民族文化知識,拓展了對多民族文化的認知邊界。多數學生明確表示,將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動了解更多少數民族相關知識;志愿隊成員也通過實踐進一步認識到促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同時,活動中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少數民族文化基礎薄弱、了解渠道單一等問題,為后續實踐活動的內容優化與形式創新提供了現實依據。團隊通過拍攝活動場景、記錄人物互動等方式積累了豐富視覺素材,為民族文化傳播宣傳奠定了基礎。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總結經驗、優化不足,持續探索基層民族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青年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