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2025年7月24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尋跡實踐隊”隊員赴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開展“尋跡革命征程,傳承初心使命”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沉浸式學習與互動交流,隊員們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信仰與奮斗精神,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汲取奮進力量。
上午9時,實踐隊一行懷著莊重的心情來到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坐落于青島市芝泉路20號的紀念館,松柏環繞,肅穆莊嚴,主館“山河魂”烈士群雕巍然矗立,象征著革命先烈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紀念館內,“青島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展”通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三個篇章,系統展示了青島自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英勇犧牲的2000余位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從鄧恩銘、李慰農等早期共產黨人在青島播撒革命火種,到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聯軍與日寇浴血奮戰;從解放戰爭時期青島地下黨組織的秘密斗爭,到抗美援朝戰場上“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將隊員們帶回那個戰火紛飛、激情燃燒的年代。
在“五四運動與青島”展區,隊員們駐足于1919年青島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的歷史影像前,深刻感受到“還我青島”的吶喊中蘊含的愛國情懷。“鄧恩銘烈士在獄中寫下‘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的詩句,時年30歲。他用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信仰。”講解員的話語讓隊員們眼眶濕潤。實踐隊隊員石晨景表示:“正是無數像鄧恩銘這樣的先烈,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精神,永遠是我們前行的燈塔。”
實踐隊隊長邵露琳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旨在讓隊員們在‘行走的課堂’中感悟革命精神,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希望隊員們能將今天的所學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活動結束后,隊員們紛紛表示深受觸動。隊員蔣佳怡說:“以前在課本上學習歷史,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今天來到紀念館,看到那些泛黃的家書、帶血的軍裝,才真正明白‘烈士’二字的分量。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珍惜當下,努力學習,用知識和本領報效祖國。”
此次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之行,是“尋跡實踐隊”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站。通過實地參觀與沉浸式學習,隊員們不僅重溫了青島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更深刻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內涵。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尋跡實踐隊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走訪紅色教育基地,采訪革命前輩,用腳步丈量紅色土地,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