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青年力量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關鍵先鋒。為強化“三農”服務意識、提升專業實踐能力,青島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立草立業”實踐服務團赴青島云泉春茶業有限公司,以“銷售端需求倒推產業升級”為核心,開展暑期實地調研,深入探索草業與茶產業生態經濟融合的新路徑,為草業全產業鏈建設注入實踐智慧。
實踐團首站聚焦茶園生態種植環節,企業負責人詳細介紹“以蟲治蟲”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邏輯——其核心是通過構建喬—灌—草復合生態系統,為益蟲營造棲息環境,既提升生物多樣性、改良土壤,更關鍵是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讓茶葉達到綠色品質標準,而這正是當前消費市場對茶葉產品的核心需求。團隊發現,該生態模式下產出的茶葉,因“零農殘”“生態種植”標簽,在市場上更具議價能力,直接推動銷售端溢價提升,這為草業在“生態種植—品質提升—市場認可”的鏈條中找到定位:草作為生態系統的關鍵一環,可成為連接“種植端”與“銷售端”的品質橋梁。

隨后,團隊在國家級綠色防控示范茶園區,重點考察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對銷售端的支撐作用。同學們實地觀摩白星花金龜將茶桿、爛葉轉化為蟲砂有機肥的過程,了解到該模式雖面臨原料收集、轉化效率等挑戰,但產出的有機肥可反哺茶園,進一步保障茶葉生態品質,形成“廢棄物—有機肥—優質茶葉—市場熱銷”的循環閉環。這讓實踐團意識到,草業在廢棄物處理、有機肥料生產等領域的技術,可助力茶企降低生態種植成本,穩定品質供給,從而鞏固銷售端的市場信任。
在制茶車間,實踐團通過學習茶葉加工工藝、參與制作流程,更直觀地感受到“生態種植”對品牌打造的賦能效果。企業負責人提到,消費者對茶葉的“生態溯源”需求日益強烈,而茶園的喬—灌—草生態系統、廢棄物循環模式,正是品牌向銷售端傳遞“綠色理念”的重要賣點,能有效吸引注重健康、環保的消費群體。這一發現讓團隊明確:草業不僅可服務于種植端的生態建設,更能通過參與產業故事構建,為銷售端提供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力。

此次調研以銷售端需求為導向,讓實踐團清晰梳理出草業與茶產業融合的核心邏輯:草業技術可通過優化生態種植、助力循環利用、賦能品牌建設,從“后端”支撐茶產業的市場價值提升。同學們表示,將把調研收獲轉化為專業智慧,未來聚焦“草業+產業”的市場需求,探索更多草業服務銷售端、反哺全產業鏈的路徑,以青春力量助力草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產業升級貢獻專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