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夏日陽光透過窗欞,在蘇州圖書館北館少兒分館的淺木色空間里投下斑駁光影,書架上的繪本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紅心研墨”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志愿者策劃的公益讀書交流會在此溫馨上演 —— 這場以《把壞脾氣收起來》繪本為紐帶的實踐,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親近閱讀的窗口,更讓青年志愿者在與童心的碰撞中,讀懂了 "閱讀浸潤成長" 的深層意義。
童趣空間里的閱讀魔法:繪本為鑰,叩響心靈少兒分館內,淺木色書架上的《把壞脾氣收起來》繪本封面格外醒目,色彩斑斕的小老虎圖案在陽光下閃著微光。活動開始前,志愿者們已將軟墊閱讀角擺成環形,桌上散落著小老虎手偶和 "情緒貼紙",空氣中浮動著期待的氣息。

"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只會發脾氣的小老虎哦!" 惠悅純蹲在孩子中間,指尖劃過繪本里圓滾滾的小老虎。當講到小老虎生氣時 "跺著腳、噘著嘴" 的模樣,她故意皺起眉頭模仿,引得孩子們紛紛鼓起腮幫子跟著學,小臉上滿是認真的俏皮。
分享環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猛地站起來,學著小老虎生氣時跺爪子的樣子,逗得全場哈哈大笑;穿格子衫的小男孩舉著小手,認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
籌備里的用心:讀懂童心,精準施策這場溫馨的活動,背后是志愿者團隊對 "童心" 的細致解讀。籌備階段,大家圍坐開展 "頭腦風暴",核心議題便是 "不同孩子要怎么讀":低齡兒童偏愛色彩鮮明的畫面和重復短句,志愿者便準備了小老虎手偶,讓角色 "跳" 到孩子們面前;稍大些的孩子關注情節里的道理,團隊就設計了 "我的情緒小妙招" 分享卡,讓他們把感悟畫下來。
活動當天的配合更顯默契:面對撕貼紙玩的低齡寶寶,志愿者悄悄用手偶演起 "小老虎找朋友",把注意力拉回故事;針對追問 "為什么" 的大齡孩子,便順勢引導 "你覺得小老虎該怎么做呀",讓思考自然發生。沒人說該做什么,但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這種默契比任何流程表都珍貴。
雙向的成長:閱讀種子,悄然生根"以前覺得 ' 辦完活動 ' 就是成功,現在才明白,公益閱讀是讓種子慢慢發芽的過程," 惠悅純在總結里寫道。他們計劃根據這次經驗,為不同年齡孩子設計 "分級閱讀包":給低齡孩子準備 "手偶 + 繪本" 套裝,給大齡孩子增加 "情緒日記" 模板,讓閱讀的影響延伸到家庭。

圖為志愿者老師在認真授課
對孩子們來說,這場活動或許只是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但繪本里的小老虎、分享時的笑聲、志愿者溫柔的語調,已悄悄埋下熱愛閱讀的種子。對志愿者而言,這段經歷讓他們懂得:公益閱讀從來不是單向的給予,而是童心與青春的相互滋養。正如團隊在實踐筆記里寫的:"當孩子舉著畫說 ' 老師你看,小老虎笑了 ' 時,忽然懂了:所謂閱讀的力量,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在故事里慢慢學會成長。"
對孩子們而言,這場活動或許只是一次有趣的課外體驗,但那些在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在創作中迸發的想象力,已悄悄在他們心里種下熱愛的種子。而對參與實踐的大學生來說,這段經歷讓他們深刻理解: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用耐心與創意點燃童心的過程。蘇州圖書館北館少兒分館的這段時光,成了志愿者們青春里的溫暖注腳,提醒著:用真誠陪伴童心,總能收獲最動人的書香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