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訪談:儺戲在現代社會的 “破圈” 之路
7 月 19 日,“婀娜多姿”文化傳承團在德江縣穩坪鎮鐵坑村儺戲主題民宿 “儺舍”,專題訪談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派駐鐵坑社區駐村干部李鵬。自 2022 年駐村以來,李鵬聚焦儺戲文化的現代化傳播與文旅融合發展,主導策劃水龍節儺戲創新展演、儺文化旅游線路開發等項目,推動鐵坑村儺戲從 “鄉村民俗” 向 “文化 IP” 轉型,其實踐探索為傳統藝術的現代傳承提供了基層樣本。此次訪談通過梳理具體項目的實施過程與成效,讓團隊成員深入理解非遺與現代社會融合的路徑與挑戰。
談及駐村初期的工作,李鵬坦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 “儺戲的受眾斷層”。他回憶,2022 年剛到鐵坑村時,村內儺戲表演的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30 歲以下的年輕人不足 10%,部分年輕村民甚至認為 “儺戲是老舊的迷信活動”。為改變這一現狀,李鵬首先開展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等方式,了解不同年齡段村民對儺戲的認知與需求,最終確定 “以節慶為載體、以創新為手段、以青年為目標” 的傳播策略,其中水龍節儺戲創新展演是首個重點項目。
鐵坑村水龍節是當地傳統節慶,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核心活動為村民舞龍祈福。李鵬在保留 “舞龍祈福” 傳統內核的基礎上,融入儺戲元素并引入現代技術。2023 年水龍節期間,他組織村內 5 個儺戲班子聯合演出,將傳統儺戲《八仙慶壽》《關公斬蔡陽》與舞龍活動結合,形成 “儺戲巡游 + 龍舞表演” 的全新形式;同時,引入專業燈光團隊,在村內古民居墻面投射動態儺面具圖案,利用 LED 屏展示儺戲歷史故事,讓傳統儺舞與現代光影技術碰撞出獨特火花。更具創新性的是,李鵬邀請省內短視頻博主現場直播,通過 “儺戲絕技展示”“幕后傳承人訪談” 等內容吸引年輕觀眾,據統計,2023 年水龍節直播累計觀看量突破 50 萬人次,短視頻平臺相關話題播放量達 2.3 億次,其中 “儺戲面具光影秀” 片段單條播放量超 1000 萬次。“我們的目標不是改變儺戲的本質,而是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呈現儺戲,讓他們看到傳統藝術的魅力”,李鵬表示,2024 年水龍節進一步升級,增加 “儺戲 Cosplay” 環節,鼓勵年輕人穿戴簡化版儺面具與戲服參與巡游,吸引了 200 余名周邊高校學生專程前來參與。
文旅融合是李鵬推動儺戲 “破圈” 的另一重要路徑。在調研中發現,鐵坑村擁有完整的儺文化生態與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具備發展文化旅游的基礎。2023 年,李鵬牽頭制定《鐵坑村儺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整合村內儺文化陳列館、古戲臺、傳統民居等資源,開發 “儺戲探秘一日游” 線路:上午安排游客參觀儺文化陳列館,由非遺傳承人講解儺戲歷史與道具文化;中午在村民家中體驗 “儺戲主題農家菜”,菜品造型融入儺面具元素;下午組織游客學習儺面具雕刻或儺舞基礎動作,由藝人現場指導;晚上則在古戲臺觀看沉浸式儺戲表演,游客可參與 “開壇” 儀式中的祈福環節。為提升旅游體驗,李鵬還推動村內 6 棟古民居改造為儺戲主題民宿 “儺舍”,民宿內飾采用儺面具浮雕、儺戲紋樣布藝等元素,住客可免費借用簡化版儺戲服裝拍照,部分客房還配備 AR 設備,掃描墻面即可觀看儺戲片段。
據統計,2023 年鐵坑村通過 “儺戲探秘一日游” 線路接待游客 3.2 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 200 萬元,其中 30% 用于設立 “儺戲傳承基金”,用于補貼傳承人、購買表演道具;2024 年線路進一步優化,新增 “儺戲劇本殺” 體驗項目,將儺戲故事改編為劇本殺劇情,游客通過角色扮演深入了解儺戲文化,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已達 2.1 萬人次。李鵬強調,文旅融合的關鍵是 “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通過沉浸式體驗,讓游客不僅 “看到” 儺戲,更能 “感受” 儺戲背后的文化內涵,這種體驗式旅游不僅帶來經濟收益,更擴大了儺戲的傳播范圍。
針對年輕傳承人的培養,李鵬組建了 “鐵坑村 90 后儺戲創新團隊”。團隊成員均為 20-35 歲的村內青年,其中包含 5 名返鄉大學生,李鵬邀請專業導師為團隊提供文創設計、短視頻運營等培訓,指導團隊開展創新實踐。目前,團隊已開發出儺面具表情包、儺戲主題手機壁紙等數字化產品,在社交平臺累計下載量超 50 萬次;同時,將儺戲唱腔與流行音樂結合,創作《儺面》《千年回響》等歌曲,在短視頻平臺播放量突破 1000 萬次;2024 年,團隊還發起 “儺戲挑戰” 話題,鼓勵網友模仿儺戲 “踩九州” 步法拍攝短視頻,話題播放量達 1.5 億次,有效提升了儺戲在年輕群體中的知名度。“年輕傳承人的創新不是‘離經叛道’,而是為儺戲注入新的活力”,李鵬表示,團隊成員已帶動村內 20 余名青少年加入儺戲班子,形成 “老藝人傳技藝、年輕人拓市場” 的良性傳承格局。
訪談結束時,李鵬帶領團隊成員參觀 “儺舍” 的文創展示區,貨架上陳列著團隊開發的儺面具復制品、儺戲主題刺繡手帕、儺戲紋樣筆記本等產品。他拿起一件儺面具造型的藍牙音箱說:“這件產品既保留了儺面具的傳統造型,又具備現代實用功能,去年賣出了 3000 多件。未來,我們計劃進一步拓展線上渠道,讓鐵坑村的儺戲文創走向全國。” 李鵬的話語中,既有著對傳統的尊重,也有著對創新的自信,這種態度正是儺戲在現代社會 “破圈” 的關鍵。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