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以“石榴同心,民族同行”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敖力布皋鎮西遼河村舉行。活動由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組織開展,通過民族語言互學、文化交流互動、生活服務幫扶等多元形式,深化民族文化宣傳普及,切實增進民族情感聯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基層實踐力量。

活動現場,民族語言互學環節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志愿者主動向當地蒙古族老人請教基礎蒙語詞匯與日常用語,在學習“勇敢”等詞匯時,蒙古族老人不僅細致講解發音要領,還指導志愿者感受發音時的胸腔震動,以“口傳心授”的傳統方式傳遞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這一過程中,志愿者不僅掌握了基礎蒙語技能,更直觀體會到蒙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現場一位長期堅持蒙語學習的蒙古族小男孩分享,通過日常持續聽、說練習,自身蒙語表達愈發流暢,其學習經歷也成為不同民族間語言文化交融的生動縮影。
在與當地蒙古族小朋友的交流互動中,活動特別融入民族文化引導與成長關懷。志愿者深入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心理需求及文化認知,當一位蒙古族小男孩展示練習冊背面繪制的“未來軍人”形象,并表達參軍報國的理想時,志愿者予以傾聽與鼓勵,同時結合民族文化背景分享勵志故事,既為孩子們提供心理支持與學習建議,也在交流中強化民族自豪感,營造出各民族少年同心向上的溫暖氛圍。

志愿服務環節同樣注重民族情感聯結。志愿者真正做到為民辦一件實事的主旨,主動參與當地居民家務勞動,協助完成居所清掃、備餐輔助、物品整理等工作,在清掃院落、擦拭窗戶、規整房間的過程中,不僅以實際行動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減輕生活負擔,更在勞動協作中與村民深化交流,通過方言與普通話結合的溝通方式,拉近民族間距離,讓志愿服務成為傳遞民族溫情的紐帶。

針對普通話普及背景下蒙語使用人群減少的情況,志愿者在活動中同步開展民族語言保護與宣傳工作。通過與當地蒙古族居民深入交流,志愿者系統記錄、整理蒙語日常用語及相關文化釋義,形成基礎語言素材,為民族語言的傳承與推廣提供支持,切實以實際行動助力民族文化保護。
本次活動通過多維度實踐,實現了民族文化宣傳與民族團結促進的深度融合。志愿者通過蒙語學習深化對蒙古族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借助與兒童的互動傳遞民族自信,依托勞動服務增進民族情感,各項環節均圍繞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展開。

志愿者表示,未來將持續參與此類基層志愿服務,以“紅石榴”志愿隊為紐帶,進一步探索民族文化宣傳的多元形式,推動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共識,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