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心潤鄉野,眾行筑清漣”|“農村生態文明踐行者”漣水行
深入漣水鄉野,踐行生態文明;以腳步丈量土地,以熱忱守護綠水青山。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響應“美麗中國·青春行動”號召,南京農業大學“農村生態文明踐行者”實踐團于8月25日至30日赴江蘇省漣水縣開展三大主題活動,分別是生態文明主題宣講、農業綠色低碳發展調研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察,用實際行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青春動能,描繪出一幅“秾心潤鄉野,眾行筑清漣”的生動圖景。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聲”入人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農村生態文明踐行者”實踐團堅持宣講先行,讓生態文明理念在鄉村扎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文明興”這些深刻理念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特長,精心編制通俗易懂的宣講手冊,將“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他們走進村社廣場、農家院落,用鄉親們聽得懂、記得住的話,面對面講解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團隊成員從村民熟悉的河流、農田的變化講起,結合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案例,講述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長遠效益,引發鄉親們的強烈共鳴。一位聽完宣講的村民感慨道:“以前覺得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大事,聽了同學們的講解才明白,我們少用點化肥農藥、做好垃圾分類,都是在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

圖1“農村生態文明踐行者”漣水行 李媛供圖
二、探尋農業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農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團隊成員深入漣水縣談陳村等20個村,開展了以“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的問卷調研。團隊成員走進田間地頭,與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對面交流,了解村莊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現狀,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和數據。“通過這次問卷調研,我們不僅收集了寶貴的數據,更深刻體會到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必要性和復雜性。”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我們將深入分析實地調研數據,形成調查報告,為當地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青年人的思考和建議,為當地農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青年視角和數據支持。

圖2 團隊成員開展問卷調研 張詩蕊 供圖

圖3 團隊成員開展訪談 張詩蕊 供圖
三、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圖景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團隊成員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漣水縣南集鎮、高溝鎮、紅窯鎮、朱碼街道,考察當地農村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戶廁改造、村容村貌提升情況。在紅窯鎮,團隊成員目睹了當地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制度調動村民積極性,村民們可以將可回收物送到收集點換取積分,再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這種創新做法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團隊成員實地參與村莊清潔行動,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清理河道垃圾、整治衛生死角。雖然汗水濕透了衣背,但看到村莊變得更加整潔美麗,每位隊員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圖4 團隊成員考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李媛 供圖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不僅加深了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解,更親眼目睹了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成果。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將實踐所見所聞轉化為學習動力和未來方向,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讓青春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征程上綻放絢麗光彩。
“秾心潤鄉野,眾行筑清漣”。鄉村全面振興的畫卷正在鋪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仍在繼續,南京農業大學“農村生態文明踐行者”實踐團的腳步也將永不停歇!
(通訊員張詩蕊鄭華偉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