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歲月》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心制作的百集大型文獻紀錄片,系統梳理和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影片以“山河”為空間維度,展現中華大地的壯麗與變遷;以“歲月”為時間線索,勾勒一代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奮斗之路。全片立足詳實的史料和豐富的影像檔案,通過鮮活的人物故事和感人細節,生動講述黨領導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不僅是一部致敬歷史的作品,更是一盞照亮未來征程的信仰明燈。

觀看《山河歲月》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觀影,更是一次精神的溯源、一場與歷史的深度對話。影片中黑白影像與彩色畫面的片段交織,尤其是早期共產黨人前往蘇俄留學的故事,以及安源路礦工人為爭取權利而英勇斗爭的場景,牽動著我的思緒,引發我的思考:究竟是怎樣的力量,讓一代代人在風雨如磐的歲月中矢志不渝?

山河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觀,更是歷史發生的舞臺與見證;歲月不僅是時間流逝,更是信念積淀,傳遞與升華的過程。在熒幕的明明滅滅中,過去與此刻交融,歷史由此從宏大的敘事,化為了我身旁真實的土地和可觸摸的溫度。
《山河歲月》不僅聚焦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的重大抉擇,也關注無數普通黨員和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的奉獻與犧牲。片中既有五四運動、長征、抗戰等宏大歷史事件,也有如《望道》《生如夏花》《墓場與鮮花》等單元中對個體命運與信仰選擇的細膩刻畫。
我嘗試著想象,那些在歷史中粉墨登場的先輩,是懷揣著怎樣的熱忱引路前行;那些沒有在長河中區分出來的工人們,又是背負著怎樣的信念聚集在一起。歷史本身不會給出標準答案,但它展示了不同時代、不同身份的人如何用行動回應他們的人生。這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歷史不僅由偉人書寫,更由無數普通人的選擇與行動鑄就。

《山河歲月》中,“歲月”是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與使命的風雨歷程。這種“使命”聽起來宏大而無法詳細描述,但落實在生活中,或許就是一種持續的、不計回報的堅持。
奔赴目標的旅程中,我們總在開始時熱情高漲,卻很快就被枯燥瑣事消磨,于是堅持似乎就成了一種愚蠢的固執。看完紀錄片后,我突然對“堅持”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為了某個宏大又遙遠的目標而強迫自己努力,而是在每個想要放棄的時刻,清晰地知道自己為什么開始,再度出發。這種感悟,或許就是《山河歲月》給我的最珍貴的饋贈:在平凡日子中,找到自己微小卻堅定的信念和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未必會遇到那種需要拋頭顱、灑熱血的考驗,但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聯系自己與國家的命運,如何定位自己與時代的關系,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重要話題。在時間的壯麗史詩中,蘊含著無數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的交織。《山河歲月》中一代代中國青年思考國家前途,聯系自我命運,他們的故事解答了我對人生的價值的思考,或許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找到那個既能安放自己心靈,又能為時代增添一絲亮色的契合點。
紀錄片的尾聲,天光漸涼,山河如畫。我想,這正是我們腳下的路。認清歷史的厚重與曲折,不是為了沉溺于過去,而是為了堅定、明晰地走向未來。山河依舊,歲月流轉,而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將跨越時空,永遠激勵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