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一大早,夏日的朝陽剛灑滿燕山余脈,旭日追光小隊的8名隊員就踏著晨光奔赴昌黎五峰山,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這座承載著百年紅色記憶的山峰,因李大釗先生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如今已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要在這青山翠柏間追尋先輩足跡,感悟濃濃的家國情懷。
早上8點,小隊抵達五峰山景區入口,一眼就看到那塊刻著“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的石碑,蒼勁有力的字跡在晨光中熠熠生輝。景區的講解員早已等候在此,她手持泛黃的歷史照片,向隊員們講述五峰山與中國革命史的深厚聯結:“1919年前后,李大釗先生曾多次登臨五峰山,在這里構思撰寫了《再論問題與主義》等重要文章,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隊員們屏息聆聽,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眼神中滿是對革命先輩的敬仰。
沿著蜿蜒的石階向上攀登,8名隊員相互攙扶著前行,山間的清風拂過松林,“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百年前的革命故事。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參觀了李大釗辦公舊址。這間簡樸的石室里,煤油燈、舊書桌等復原展品靜靜陳列,墻上懸掛的歷史照片記錄著先輩探索真理的艱辛歷程。隊長輕輕撫摸著斑駁的書桌感慨道:“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先輩們依然胸懷家國、筆耕不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隊員們依次在留言簿上寫下感悟,“以吾輩青春,承先輩之志”“愿以寸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等真摯話語,字里行間滿是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山腰處的五峰閣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站點,小隊在這里開展了“紅色故事分享會”。一名隊員特意準備了李大釗先生的手稿復印件,結合實物講述“鐵肩擔道義”的革命事跡。當講到先生在絞刑架前仍慷慨陳詞的場景時,8名隊員不約而同地起立致敬,眼中閃爍著淚光。隨后的主題討論中,大家圍繞“新時代青年如何傳承愛國精神”各抒己見,學歷史的隊員提出:“愛國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要像先輩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在專業領域刻苦鉆研。”話音剛落,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午后,小隊來到景區內的紅色文化展廳,這里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和實物展品。隊員們在“五四運動史料專柜”前駐足良久,看著泛黃的《新青年》雜志原件和當年的游行傳單復制品,仿佛穿越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講解員指著一組李大釗先生與青年學生交流的照片說:“正是這種薪火相傳的愛國精神,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火。”隊員們一邊認真聽講解,一邊用手機拍攝展品細節,時不時相互交流心得。
夕陽西下時,小隊在山腳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廣場舉行了簡短而莊嚴的宣誓儀式。8名隊員整齊列隊,舉起右拳,在鮮紅的團旗前莊嚴宣誓:“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以吾輩之青春,護盛世之中華!”鏗鏘的誓言在山谷間久久回蕩,愛國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深深扎根。
歸途路上隊員們仍在熱烈討論著一天的收獲。“以前在課本上學習的歷史變得鮮活立體了”“革命先輩的精神讓我對人生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接下來要把這次經歷整理成宣講材料,讓更多人了解五峰山的紅色故事”……大家紛紛表示,這次五峰山之行不僅是一次歷史知識的學習,更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他們將把這份滾燙的愛國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踐行青年使命,讓紅色基因在青春歲月中代代相傳。
此次旭日追光小隊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探訪、史料研讀、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讓8名隊員在行走中感悟歷史,在思考中汲取力量,生動詮釋了暑期社會實踐“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宗旨,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作者:旭日追光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