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驕陽似火的盛夏時節,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在會理古城開展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緊扣傳承與創新古城文化的主題,通過多元實踐,為這座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城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會理古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承載著兩千余年的厚重歷史,其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非凡。自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以來,會理歷經歲月變遷,始終是川滇兩省交界的軍事要地與經濟樞紐,素有“川滇鎖鑰”的美譽。古城內,從元代、明代、清代到近代的建筑星羅棋布,呈現出風格各異的建筑風貌,構成了“穿城三里三,圍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軸線為核心的“四街、三關、二十三巷”棋盤式格局,彰顯出井然有序的規劃布局。
實踐團隊一抵達會理古城,便馬不停蹄地投身于緊張的工作當中。在文化傳承與宣傳方面,成員們分成多個小組,深入古城的每一條幽深街巷。他們仔細考察明清建筑的精妙構造,挖掘傳統民俗背后的動人故事,探尋特色手工藝的傳承脈絡。為獲取一手資料,團隊成員們不辭辛勞,與當地居民親切交談,傾聽他們口中代代相傳的古城軼事。
.
在社會調研環節,實踐隊員圍繞古城旅游發展與文化保護兩大關鍵主題展開深入探究。為全面了解古城旅游現狀,成員們精心設計問卷調查,涵蓋旅游基礎設施滿意度、旅游產品豐富度、游客體驗感受等多個維度,在古城各個景點廣泛發放。同時,他們與游客、旅游從業者進行面對面訪談,認真傾聽各方聲音。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分析古城旅游發展現狀,并探尋發展建議。在文化保護調研中,成員們穿梭于古城的古建筑間,仔細查看建筑的墻體、梁柱,并記錄下調研的情況,助力古城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歷練。在實踐中,他們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專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他們學會了思考、協作與應對,綜合素質得到全面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古城居民的深度交流,他們深刻領悟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社會責任感油然而生。團隊負責人感慨道:“能為會理古城的發展添磚加瓦,我們深感自豪。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古城動態,通過更多方式助力古城文化傳播,讓更多人領略它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