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幕亮起,歷史的血淚便撕裂時空奔涌而至。” 2025年暑期,山東大學控制學院“紅跡尋光隊”實踐調(diào)研團繼紅色經(jīng)典品讀后,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再啟震撼心靈的“光影鑒史”之旅。團隊成員齊聚云端,共同觀看歷史題材影片《拉貝日記》,在光影交織中回望那段不容忘卻的民族苦難史,于悲愴與反思中汲取奮進力量。
一、血色記憶:鏡頭下的歷史真相影片以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的視角,撕開1937年南京城的至暗時刻。隊員們凝視著銀幕上滿目瘡痍的金陵古城、國際安全區(qū)內(nèi)的絕望求生,更見證拉貝等人以血肉之軀筑起的人道豐碑。當三十萬同胞的哀嚎穿透時空,會議室聊天區(qū)涌動著無聲的誓言:“歷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須捍衛(wèi)!” 這一刻,教科書中的文字化作錐心之痛,直擊靈魂深處。
二、思辨交鋒:多維視角的當代回響
觀影后的研討環(huán)節(jié)迸發(fā)思想火花:
拉貝的“他者視角”讓團隊深刻體悟,南京大屠殺不僅是民族之殤,更是人類文明之恥。如民勤縣觀眾所言:“維護真相是捍衛(wèi)人類良知的基石”,青年當以全球視野守護人類共同記憶。
安全區(qū)飄揚的納粹旗與救贖生命的壯舉形成尖銳對比。觀影后隊員紛紛感慨:“最黑暗處的人性光芒,恰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火種。”
“控制系統(tǒng)失穩(wěn)會導致災(zāi)難,而國家的失控代價是三十萬生命!” 這次觀影激勵我們將歷史教訓錨定專業(yè)責任,控制學科青年必須筑牢技術(shù)防線,守護國土安寧!
三、
行動轉(zhuǎn)化:從悲愴到力量的升華
觀影帶來的沖擊,遠非淚水可以沖刷干凈。那銀幕上的血色記憶,如同沉重的鉛塊,墜入隊內(nèi)每位成員的心湖,激起層層悲愴與憤怒的漣漪。然而,這沉重的情緒并未將我們壓垮,反而在靈魂深處點燃了一簇不滅的火種。
我們震撼于
歷史真相的殘酷力量。拉貝的鏡頭與日記,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穿透時空的控訴書,將南京城的至暗時刻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三十萬同胞的苦難,國際友人的義舉,侵略者的暴行……這些畫面不再是教科書上的文字,而是烙印在腦海、刺痛心靈的鮮活記憶。它讓我們無比清醒:
遺忘即是對歷史的二次背叛。我們也折服于
人性光輝的永恒價值。在最深的絕望里,拉貝、魏特琳等人用血肉之軀筑起“安全區(qū)”,那微弱的燭光卻映照出人性最璀璨的高貴。這份跨越國界、超越種族的人道主義精神,像黑暗中的燈塔,讓我們深刻領(lǐng)悟:
守護生命的尊嚴,是人類文明最堅實的基石,也是構(gòu)建命運共同體的不竭源泉。
觀影活動結(jié)束后,每個人心中都認識到了
時代責任的千鈞之重。歷史的慘痛教訓如洪鐘大呂,震聾發(fā)聵:“落后就要挨打”絕非虛言。作為身處和平年代、手握科技力量的控制學子,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真切地感受到肩上擔子的分量。那段血淚史,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
何以學習、為何奮斗的終極答案——以科技之劍,鑄和平之盾,護佑這來之不易的安寧與繁榮。這份沉甸甸的感悟,已化作我們心中最堅定的信仰與最深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