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 “數海拾光” 團隊調研短視頻使用:青年依賴與 “雙面性” 認知并存
短視頻已深度融入當代青年日常,其對生活的影響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數海拾光” 團隊開展 “當下社會短視頻使用情況” 線上調研,回收 83 份有效問卷(青年群體占比超九成),為青年短視頻使用 “畫像”,也為理性使用提供參考。
一、使用行為:日均超 3 小時,手機與碎片時間成 “主場”
調研顯示,青年平均每天使用短視頻時長約 3.34 小時,使用時段高度集中:睡前使用占比 67.47%,成為一天中使用短視頻的 “峰值時段”;下班 / 放學后(59.04%)、午休(51.81%)等碎片時間,也被短視頻大量占據。
設備選擇上,手機以 95.18% 的絕對占比成為首選,電腦(31.33%)、平板(26.51%)僅作補充。“數海拾光” 團隊成員分析:“手機的便攜性讓短視頻能‘無縫銜接’進入生活,這既體現了短視頻的吸引力,也折射出青年對移動終端的依賴程度。”
二、內容與目的:娛樂、知識雙需求,主動探索成趨勢
內容偏好方面,搞笑娛樂(74.7%)、知識科普(69.88%)最受青睞,網絡游戲(60.24%)、熱點資訊(44.58%)等內容也有一定受眾。使用目的與之呼應:“消遣娛樂” 以 87.95% 的占比居首,“了解熱點”(61.45%)、“學習知識”(48.19%)緊隨其后。
更值得關注的是,86.75% 的受訪者會主動搜索特定主題短視頻。團隊成員表示:“青年并非被動接受算法推送,而是會基于興趣主動‘挖掘’內容,這說明短視頻已成為他們獲取特定信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重要入口。”
三、影響感知:“賦能” 與 “擠占” 交織,“雙面性” 認知清晰
短視頻對生活的正面賦能得到廣泛認可,“豐富空閑時光” 獲 84.34% 受訪者認可,“及時了解新聞,提升信息獲取效率”(63.86%)、“收獲知識,擴大知識面”(57.83%)等也被頻繁提及。
但負面效應同樣突出:57.83% 的人偶爾因短視頻減少閱讀、運動等活動時間,56.63% 曾因看短視頻熬夜,53.01% 偶爾感覺專注力受影響。在對短視頻整體影響的認知中,“利與弊差不多”(53.01%)與 “弊大于利”(53.01%)的比例相當,僅 38.55% 認為 “利大于弊”。
“青年對短視頻的‘雙面性’有清醒認知,既享受其便利與樂趣,也意識到過度使用的隱患。” 團隊負責人坦言。
四、消費與平臺期待:價格驅動購物,“去廣告”“防沉迷” 成焦點
短視頻購物行為上,65.06% 的受訪者偶爾通過平臺購物,其中 **“價格優惠” 是點擊購買鏈接的核心動因(81.93%)**,主播推薦(26.51%)、內容種草(40.96%)影響力次之。
對于平臺改進,“廣告減少” 以 73.49% 的占比成為最迫切需求,“內容篩選”(51.81%)、“個人隱私保護”(53.42%)、“防沉迷保護”(47.4%)也備受關注。團隊成員分析:“青年希望平臺在保持內容活力的同時,優化體驗、加強保護,這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多方合力,讓短視頻成為成長 “助力”
針對調研發現,“數海拾光” 團隊從三方面提出建議:
用戶:主動設定使用時長上限,善用工具約束,同時豐富線下生活,降低對短視頻的依賴。
平臺:強化內容篩選,精準推送優質內容;完善 “防沉迷”“去廣告” 功能,平衡商業與體驗。
社會:學校、社區開展 “數字素養” 活動,引導青年辯證看待短視頻;推廣線下活動,提供多元休閑選擇。
“短視頻是數字時代的產物,唯有多方協同,才能讓它真正服務青年成長。” 團隊成員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青年數字生活,用實踐為同齡人提供更多思考。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