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光明的未來”實踐團隊:跨學科團隊確立“技術+行為+教育”融合新思路
山東大學“光明的未來”實踐團隊致力于研發一款面向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智能眼鏡。項目團隊正式確立了以“技術賦能+行為干預+教育引導”為核心的實施思路,旨在破解當前近視防控中“行為矯正難、健康教育落地難、技術教育融合難”三大痛點。
該項目響應國家關于學生健康素養提升及“更智能、更融合”的賽事號召,基于前期的實地調研,發現傳統宣教模式難以有效促進行為改變。為此,團隊提出研發一款集成智能監測、即時提醒與數據反饋功能的低成本防近視眼鏡原型機,并通過行為改變理論(BCT)設計即時震動提示機制,幫助使用者養成正確坐姿習慣。
在實踐路徑上,項目將采用“設計思維”方法迭代產品開發,結合行動研究在合作學校開展試點,同步配套開發“體驗式”健康教育課程包,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校園干預方案。目前團隊已完成核心電路測試,并與濱州樂安實驗學校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試點。
據悉,該項目由教育學、心理學、設計學與軟件工程等多專業學生共同推進,體現了跨學科融合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潛力。下一階段,團隊聚焦原型機優化與教育課程開發,為青少年近視防控提供知行合一的新范式。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