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尋大豆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并向世界傳遞流芳豆香小鎮的獨特魅力,“譯心向黨·語潤流芳”實踐團于6月25日至27日及8月22日至25日,兩度赴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流芳鄉,開展系統調研與實踐工作。

圖 1 流芳豆香小鎮標識
流芳鄉依托深厚的農業底蘊,以“一粒豆子”為核心,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文旅于一體的豆產業生態圈,已發展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及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

圖 2 流芳產業園IP形象
6月25日至27日,初次探訪流芳豆香小鎮,在流芳鄉村振興學院校務負責人黃添志的陪同介紹下,實踐團走訪豆文化科普館、美泉瑩電商中心、鑫農康芽苗菜基地、“酒立方”等多個代表性場所,系統考察了大豆從傳統種植到現代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深入感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智能化的農業技術、精益的加工工藝以及蓬勃發展的電商外銷模式,對流芳鄉以豆產業為核心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形成了整體而深刻的認識。團隊成員同時關注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配套及雙語標識現狀,初步形成文旅融合與對外傳播的思路。

圖 3 團隊成員與負責人進行初步溝通

圖 4 團隊成員參觀豆文化科普館

圖 5 團隊成員參觀電商直播間

圖 6 實踐團成員隨負責人走進“酒立方”
隨著初次調研深入,實踐團不僅收集了大量產業與文化素材,還從江西財經大學留學生、孟加拉駐華記者吳迪的參觀視頻及國際對話發言中汲取靈感,為其雙語手冊的創作注入了寶貴的國際視野。

圖 7 留學生吳迪流芳鄉參觀紀實
6月27日,團隊與流芳鄉副鄉長陳丹開展座談,匯報雙語旅游手冊構思與路線設計方案。陳丹老師充分肯定團隊計劃,強調流芳作為全國唯一大豆主題產業園,始終堅持“一粒豆子走全球”的發展理念,鼓勵實踐團發揮外語與傳播專長,助力三產融合,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

圖 8 團隊成員與流芳鄉副鄉長陳丹溝通初步方案
同日下午,實踐團專程赴全國首批革命老村——沈添字村。在英雄榜和紅色廣場前,隊員們深刻感受這片土地厚重的精神底蘊,進一步堅定了以專業能力助力流芳走向國際舞臺的
信心。

圖 9 參觀革命老村沈添字紅色廣場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實踐團于7月正式啟動《流芳豆香小鎮中英雙語旅游手冊》的編制工作。手冊以“一粒豆子的旅程”為敘事主線,設計“鄉村振興實踐學習線”和“綠色生態發展體驗線”兩條特色旅游路線。手冊設計以豆文化為靈感,融入濃郁鄉土色彩。內容創作忠實于調研所見所感,進行細致的雙語編譯與校對打磨。

圖 10 團隊成員進行雙語手冊設計
8月22日,團隊再赴流芳,攜雙語手冊初稿開展實地核驗,評估路線設置的合理性,核對中英標識與譯文準確性。與此同時,實踐團與陳丹副鄉長及企業代表系統介紹手冊架構、翻譯策略及特色板塊,闡釋關鍵文化概念的譯寫原則,得到與會者從對外傳播效果和產業實際為手冊的優化提出的寶貴建議。

圖 11 手冊修訂版
8月23日,團隊先后舉辦四場宣講,面向鄉干部、創業青年和村民代表,深入闡述“語言服務與翻譯賦能”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強調精準對外傳播是提升國際知名度、增強文化自信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宣講引起廣泛共鳴,大家圍繞手冊應用場景與長效影響展開討論,高度認可該項目在跨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中發揮的實效。

圖 12 團隊成員向鄉干部和青年創客們進行宣講

圖 13 團隊成員向鄉干部和青年創客們進行宣講

圖 14 團隊成員向鄉民進行宣講

圖 15 團隊成員展示并介紹雙語手冊
以此次實踐為橋梁,外國語學院與流芳鄉人民政府共同建立“暑期社會實踐基地”,為后續
實踐育人提供了堅實基礎。

圖 16 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標牌

圖 17 團隊成員在實踐基地合影留念
實踐團通過深度調研、手冊制作、意見征集與主題宣講,不僅全面了解了流芳豆產業的創新路徑與文化內涵,也切實發揮了青年學子的專業力量,為小鎮文旅外宣與產業國際化注入了活力。團隊深感責任在肩,承諾將以實踐基地為新起點,保持與流芳鄉的長期互動,持續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在這場青春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貢獻屬于外院學子的智慧與熱情。

圖 18 團隊榮譽證書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