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赴淄博市博山區黨史研究中心調研學習的報告
為深入挖掘地方黨史資源,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我們于近期專程赴淄博市博山區黨史研究中心進行了調研學習。本次調研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與文獻查閱等形式,重點了解了博山區在黨史研究、資料征編、宣傳教育等方面的成果與經驗,深刻感受了這片土地所承載的厚重革命歷史與獨特精神稟賦。
博山區是淄博市的重要組成區域,不僅以工業、陶瓷琉璃著稱,更擁有豐富而光輝的紅色歷史底蘊。在調研中,中心負責同志系統介紹了博山黨組織自建立以來,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奮斗歷程。我們尤為關注到,博山是早期工人運動活躍的地區之一,是魯中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動人故事。
中心保存和研究的史料詳實而珍貴。我們了解到,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黨的活動就已在這里展開,播撒革命火種。抗日戰爭時期,博山兒女同仇敵愾,積極參與和支援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軍民同心,浴血奮戰,為民族獨立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這里又成為支援前線的重要基地,展現了老區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研究人員特別提到了對焦裕祿同志在博山工作時期史料的挖掘與整理工作(注:焦裕祿故鄉為博山區北崮山村),認為其早期經歷所體現的為民服務、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與日后形成的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是博山黨史中最閃光的篇章之一。
座談中,中心研究人員分享了他們的工作經驗。近年來,他們持續推進黨史正本編纂、專題研究、口述史采訪等工作,搶救性挖掘和保護了一批瀕危史料。同時,他們非常注重黨史研究成果的轉化利用,積極與宣傳、教育、文旅等部門協作,通過編寫通俗讀物、舉辦展覽、開設講座、開發紅色旅游線路等方式,讓黨史知識“活”起來、“動”起來,走出書齋,面向大眾,特別是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此次調研讓我們深受教育和啟發。博山區黨史研究中心的工作不僅在于存史,更在于資政育人。他們扎實的研究為厘清歷史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提供了學術支撐,而富有創新性的宣傳教育實踐,則有效激活了紅色記憶的生命力,使紅色基因的傳承落到實處。
總結而言,博山的紅色歷史是淄博乃至全省全國黨史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此次調研學習,是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我們將認真消化吸收調研成果,借鑒博山區的優秀經驗,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好地方黨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讓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