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耀齊魯 肝膽照汗青——赴淄博追尋“一馬三司令”的英雄足跡
在齊魯大地厚重的革命史冊中,“一馬三司令”的傳奇故事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光耀奪目。近日,我專程赴淄博市淄博新區,通過走訪相關政府機關、參觀紀念場館、對話當地學者,深入探尋馬耀南、馬曉云、馬天民三位英雄司令的革命事跡,深切感受一門三英烈、慷慨赴國難的浩然正氣。
“一馬三司令”指的是在抗日戰爭中相繼犧牲、被譽為“一馬三司令”的三兄弟:馬耀南、馬曉云和馬天民。他們是淄博周村(今周村區)人,原本出身鄉紳之家,生活優渥,但國難當頭,他們毅然毀家紓難,投身抗日洪流,成為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的重要領導者和八路軍山東縱隊的重要指揮員。
在到達之前,我專門了解了三位英雄的成長與抉擇。長兄馬耀南,畢業于天津北洋大學,曾任中學校長,是當地頗有聲望的知識分子。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他深厚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強烈的救國行動,他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利用自身影響力,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他領導的隊伍被編入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他任司令員,在鄒平、長山一帶英勇抗擊日寇。
二弟馬曉云、三弟馬天民在兄長的影響和帶動下,也先后投身革命。馬曉云作戰勇猛,屢建奇功;馬天民則主要負責部隊的籌糧籌款和后勤保障工作,盡心竭力。兄弟三人并肩戰斗,威震魯中,他們的隊伍成為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極大地鼓舞了山東軍民的抗日斗志。
然而,英雄之路亦是殉國之路。1939年7月,馬耀南司令員在桓臺牛王莊突圍戰斗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7歲。噩耗傳來,山河同悲。他的兄弟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戰斗。不幸的是,1944年,馬曉云在攻打王家莊據點的戰斗中英勇殉國;而早在1939年10月,馬天民也在為部隊籌措物資時遭敵包圍,血灑疆場。短短數年間,馬家三位優秀的兒子相繼為國捐軀,用生命踐行了“抗戰到底、誓死不當亡國奴”的錚錚誓言。
在周村區馬耀南故居等地,我試圖追尋英雄的生活印記。當地黨史工作者動情地說:“‘一馬三司令’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不僅在于他們的英勇,更在于他們代表了中華民族在最危難時刻的覺醒與反抗。他們從書香門第走向血火戰場,體現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
如今,“一馬三司令”的英雄事跡已成為淄博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搬上舞臺、寫入書籍,廣為傳頌。他們的精神,正如矗立在故鄉的土地上的紀念碑,巍峨挺拔,激勵著后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賡續紅色血脈,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接續奮斗。
此次淄博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馬氏三兄弟從富家子弟到民族英雄的人生軌跡,閃耀著超越個人生死、追求民族解放的崇高理想光芒。他們的名字,已深深鐫刻在山東抗戰的歷史豐碑上,他們的精神,將繼續在這片他們用鮮血守衛過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