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智繪芯途”團隊:戲曲進社區 國粹潤童心
大學生網報訊(通訊員李婷瑄 張芮瑩)7月30日上午,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李婷瑄、張芮瑩協助湖北文理學院的志愿者董向蓉、楊琦在武漢市鋼花村街道119青少年空間開展了一場多元結合的“漢劇藝術奇妙之旅”課程。董向蓉、楊琦走進學生中間,通過生動講解與趣味互動,讓二十多名小學生零距離感受家鄉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在他們的幼小心田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種子。
“漢劇是什么?它從我們的家鄉走來!”董向蓉以親切的鄉音揭開了漢劇的神秘面紗。“漢劇,是我們湖北武漢土生土長的古老戲曲,就像黃鶴樓、熱干面一樣,是刻在咱們家鄉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已經唱了四百多年!”清晰有力的介紹,揭開了這門傳統藝術的神秘面紗,讓學生們驕傲地認識到:漢劇,是家鄉獻給中華文明寶庫的珍貴禮物。
該課的核心環節,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沉浸式探索漢劇最迷人的文化底蘊。“紅臉忠勇、白臉奸詐、黑臉剛直!”孩子們手持畫筆,在空白臉譜上模仿勾勒,董向蓉講解道:“這一張張臉譜,不僅是戲曲的‘表情包’,更是咱們中國人辨別忠奸善惡、傳承美德的價值密碼!”
楊琦現場播放語音音頻,帶學生領略漢劇的文化特色,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模仿起那韻味獨特的拖腔與節奏,切身感受到漢劇聲腔作為“民族音樂活化石”的律動之美。“原來戲曲這么好玩!”五年級學生李明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繪制的臉譜,“我要把它掛在家里,告訴爸爸媽媽這是我們湖北的‘國寶’!”歡聲笑語中,傳統藝術的種子悄然生根發芽。
據悉,漢劇承載著深厚的楚風漢韻,是湖北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在社區開展非遺課,旨在讓學生從小認識家鄉瑰寶、愛上傳統文化,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張芮瑩表示:“該課程不僅是一次藝術啟蒙,更是一堂生動的文化認同課,讓學生們意識到保護與傳承漢劇,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新時代少年肩負的光榮使命。”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