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智繪芯途”團隊:指尖綻荷韻 巧手塑“廉”意
大學生網報訊(通訊員張芮瑩 李婷瑄)7月30日下午,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張芮瑩、李婷瑄協助托管班教師晏靈敏為二十余名小朋友帶來了一節以“荷風廉韻”為主題的環保藝術課堂,深入探索了荷花的文化深意與生命之美,同時用廢棄塑料袋為神奇畫筆,讓小朋友們感受到廢物利用的魅力。
晏靈敏帶領孩子們走近水中君子——荷花,通過生動的圖文與講解,讓孩子們了解到荷花如何從淤泥中頑強萌發、破水而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性深深印入心間。他將荷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厚寓意娓娓道來——它既是清廉正直的象征,亦是純凈美好的化身。
活動室里,孩子們站在鋪著畫紙的長桌周圍,手邊放著洗凈的廢棄塑料袋。張芮瑩把丙烯顏料分到瓷盤里,李婷瑄拿起一只塑料袋為小朋友們做示范,手指捏住袋口旋轉,很快團成拳頭大小的圓球。
“這樣蘸粉色,輕輕按在紙中間。”張芮瑩握住穿小趙小朋友的手腕,帶著她在紙上按出半圓的印記。小林小朋友學著團塑料袋,顏料蹭到了指尖,李婷瑄遞過濕巾時,他已經用帶顏料的手指在畫著“荷葉”的地方點了幾下。
畫紙上,粉色和白色的花瓣形狀逐漸鋪開,綠色的塊狀圖案交錯著延伸。張芮瑩彎下腰,幫小朋友調整一個歪了的“花苞”圖案。李婷瑄幫另一個孩子把團好的塑料袋扶穩。孩子們的作品在這樣的互動中慢慢形成,每一處顏料痕跡都帶著塑料袋特有的紋路,能看出荷花的樣子。
據悉,這場環保藝術課堂超越了單純的美術技巧學習,它將自然教育、傳統文化傳承與環保理念實踐相結合,讓孩子們在動手“變廢為寶”的過程中,直觀理解了物盡其用的可持續之道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