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阜陽潁東區棗莊鎮呂莊村的阡陌之間,有這樣一支大學生團隊,他們以“紅色記憶”為精神引擎,以“養老規劃”為實踐切口,在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動能。近日,團隊成員收到了表揚信,更是為這支隊伍的鄉土實踐寫下了生動注腳。
七天深耕:多維發力,打造鄉村服務“綜合樣本” 政策宣講與紅色傳承并行團隊首日便走訪慰問老黨員、退伍軍人,在傾聽革命故事中傳承紅色基因;同時開展養老政策咨詢服務,用專業講解讓養老保險政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第三天,團隊開設“童心向黨,學史啟航”黨史教育活動,以游戲、故事為載體,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愛國愛黨的種子。
科技賦能與民生調研共振次日,團隊深入當地超市、小攤開展市場調研,運用大數據、爬蟲技術分析菜價、品質與市場潛力,為鄉村商貿發展提供量化參考。第四天,團隊聚焦農村庭院美化需求,提出融合生態、文化、功能與環保理念的綠色宜居設計方案,為鄉村人居環境提升貢獻智慧。
養老創新與人文關懷并重第五天,團隊探訪當地養老院,不僅為老人們送去關懷與歡笑,更結合調研成果提出智能化養老、社區互助養老、文化養老和綠色生態養老等新型模式構想,為農村養老服務升級探索路徑。
長效影響:從短期實踐到持續賦能團隊的實踐并非“一陣風”。除了“三下鄉”期間的集中行動,團隊成員呂貝娜還以個體志愿行動持續反哺家鄉,如參與2024返鄉大學生志愿服務、棗莊鎮年貨節志愿服務等,將實踐成果轉化為長效服務,讓青春力量在鄉土持續發光。
青春啟示:以實踐為橋,架起鄉村振興“青春通道”“紅色記憶引領,養老規劃先行”團隊的七天實踐,是當代大學生團隊扎根基層、服務鄉村的典型縮影。他們以紅色文化為精神引領,以專業知識為實踐支撐,在養老服務、鄉村商貿、人居環境、青少年教育等多個維度發力,既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思路、新方法,也在實踐中錘煉了自身的擔當精神。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大學生團隊正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青春力量。他們用腳步丈量鄉土,用真心服務民生,用創新破解難題,讓“三下鄉”實踐真正成為連接校園與鄉村的紐帶,讓青春在助力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出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