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守護鄉村兒童的孤單心靈,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螢光聚力團創新采用“小團+大團”模式,在成員家鄉多地同步開展關愛行動。團隊以“從小我凝聚力量,由大我傳遞溫暖”為理念,構建起“本土化+精準化+協同化”的三維創新服務體系:依托成員家鄉在地資源,實現困境兒童對接與服務的“零距離”覆蓋;通過建立“一對一”成長檔案與深度社會調研,讓需求與資源形成精準匹配的良性循環。在此基礎上,團隊打造“八位一體”行動閉環——為兒童提供陪伴關懷、心理干預與學習支持,為家庭開展養育培訓與家校共育服務,為社區特殊群體組織適配性活動,向社會公眾宣講公益理念引導廣泛參與,讓關愛從個體延伸至家庭與社區。
2025年7月15日至20日,螢光聚力團重慶奉節分團懷揣熱忱走進奉節縣江陵社區。這里的多數孩子正經歷著“留守時光”——父母或忙于日常工作,或遠在他鄉務工,日常多由爺爺奶奶照料。帶著對孩子們的牽掛與期待,分團成員們在這片充滿溫情的土地上,正式開啟了一段用青春陪伴成長、用愛心點亮童年的美好實踐之旅。
沉浸式閱讀,開啟童趣世界 活動現場,三名志愿者通過一對一的模式對小朋友進行繪本陪讀,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帶領孩子們走進《走路坐車都平安》的奇妙世界。通過講解繪本內容,用不同語氣講解不同角色、與小朋友進行互動問答等形式,孩子們化身故事中的小主人公。5歲的小軒興奮地說:“我們以后一定要仔細看看紅綠燈安全過馬路!”
科學引導,播種閱讀習慣 “0-6歲是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關鍵期,這段時間的閱讀啟蒙將深刻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興趣與認知發展。”專家張老師特別強調,“建議家長每天設定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用生動夸張的語氣、豐富鮮活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讓故事里的角色‘活’起來,自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她進一步補充道:“親子閱讀的意義遠不止于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座溫暖的橋梁,讓父母與孩子在共同探索故事世界的過程中,加深情感聯結,傳遞無聲的愛意。”
為此,志愿者精心篩選并推薦了一批適合低齡兒童的權威繪本書籍。這些繪本不僅內容貼近孩子的認知世界,畫面充滿童趣與想象力,更經過專業審定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愿孩子們能在父母的陪伴下翻開這些繪本,在溫馨的共讀時光里,既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可觸可感、充滿樂趣,更讓親子間的愛與陪伴在字里行間悄然生長。
社會反響熱烈,共筑書香社區 本次此次活動得到了參與家庭的一致好評。社區負責人表示:“希望我們能定期舉辦類似活動,讓孩子在快樂中愛上繪本閱讀。”并且通過我們的活動,社區負責人會聯系相關圖書方并聯合圖書館、出版社資源,為社區的兒童提供更加豐富的繪本,更適合他們的繪本。也會聯系更多的志愿者陪伴兒童一起閱讀相關繪本。
大手牽小手暖愛筑童心 微光雖弱,聚之成炬。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當無數份熱忱匯聚成團隊的力量,便能迸發出溫暖人心的能量。分團員以“小我”之責融入“大我”之行,用陪伴丈量成長的腳步:圍坐共讀時,志愿者們和孩子們一起在繪本的世界里探索奇妙,讓斑斕的畫面與生動的故事喚醒他們對閱讀的熱愛;逐頁解讀時,志愿者們陪著他們慢慢理解故事里的溫暖與智慧,讓文字的力量悄悄在心底扎根。
我們始終堅信,這份用愛澆灌的陪伴會像一粒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發芽生長。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這場溫暖的接力。而我們,也將帶著這份初心砥礪前行,用真誠的陪伴、純粹的熱愛,繼續為更多孩子的童年播撒溫暖與光亮,讓每一顆童心都能在愛的守護下,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文/錢冰冰 高陽
圖/錢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