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賦能紅色傳承,淮畔書寫使命擔當——“淮畔星火,淮水丹心”團隊實踐行
來源:“淮畔星火,淮水丹心”——紅色文化傳承宣傳團隊
在江淮大地的紅色土地上,“淮畔星火,淮水丹心”——紅色文化傳承宣傳團隊以青春之姿,開啟了一場紅色傳承的深度實踐。他們穿梭于紅色遺址,沉浸于教育活動,創新于體驗形式,奔走于傳播一線,用實際行動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活”起來、“傳”下去,書寫屬于青年一代的紅色使命答卷。
一、遺址探源:回溯革命征程,感悟初心使命
團隊首站來到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這里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都留存著革命先輩的氣息。成員們在作戰指揮室,凝視著泛黃的軍事地圖,聽講解員講述渡江戰役前緊張的戰略籌備:“總前委在這里日夜謀劃,為解放全中國奠定基礎。” 舊居內,簡單的生活陳設,展現出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作風,“先輩們住得簡樸,卻心懷天下,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值得我們永遠學習!”成員尹昊天感嘆道。
從鄧小平等革命先輩舊居 到蚌埠革命歷史陳列館、新四軍淮上行署舊址,團隊沿著革命脈絡前行。在陳列館,豐富的文物、詳實的史料,勾勒出江淮地區革命斗爭的全景圖;在淮上行署舊址,了解新四軍在敵后開展抗日斗爭的艱辛。“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革命先輩對信仰的執著,這是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的動力源泉。”團隊成員張雨晨在實踐日志中寫道,遺址探源讓大家對“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育鑄魂: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
蚌埠市烈士陵園 中,蒼松翠柏環繞,團隊成員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默哀致敬。“革命烈士為了國家獨立、人民幸福,獻出寶貴生命,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行!”在聆聽烈士事跡后,成員李怡卿聲音哽咽,卻難掩堅定。宣誓環節,“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誓言,響徹陵園,傳遞著青春的擔當。
黨史專家與老戰士的專題授課,為團隊帶來精神盛宴。黨史專家剖析江淮紅色精神的內涵,從“堅定信念”到“艱苦奮斗”,從“依靠群眾”到“敢于勝利”,讓成員們明白紅色精神是照亮前行的燈塔;老戰士講述親身經歷的戰斗故事,“敵人的炮彈炸斷了戰友的腿,可他咬著牙繼續戰斗……” 真實的故事,讓紅色精神直抵人心,理想信念在教育鑄魂中愈發堅定,成為青年前行的精神指引。
三、體驗創新:活化紅色記憶,激發傳承熱情
為讓紅色歷史“可感可觸”,團隊在部分場館開展沉浸式體驗活動。成員們化身“革命戰士”,參與渡江戰役模擬推演,從兵力部署到戰術選擇,在“實戰”中體會革命先輩的軍事智慧;借助VR技術,“置身”淮河戰役戰場,感受槍林彈雨的緊張與殘酷,“先輩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沖鋒,太英勇了!”體驗后,成員孫威的話語,道出大家的震撼。
紅色文化藝術體驗同樣別出心裁。觀看紅色主題電影時,成員們跟隨劇情走進革命歲月,為英雄人物的犧牲落淚,為革命勝利歡呼;紅色詩歌朗誦會、革命歌曲演唱會上,《七律·長征》的豪邁朗誦、《映山紅》的婉轉演唱,讓紅色情感在藝術中流淌,紅色記憶在創新體驗中被活化,激發起成員們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情,讓革命精神“潮”起來、“火”起來。
四、傳播踐行:講好紅色故事,擴大傳承半徑
為讓紅色故事傳得更遠,團隊積極開展紅色傳播實踐。“紅色故事進社區”活動中,成員們走進居民小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江淮革命歷史,“以前不知道家門口有這么多紅色故事,現在聽完,覺得很自豪!”居民王大爺的反饋,讓大家備受鼓舞。
線上傳播方面,團隊制作“淮畔紅色故事”系列短視頻,涵蓋遺址探訪、體驗感悟、紅色知識科普等內容,在抖音、B站等平臺發布,累計播放量超數萬次,吸引眾多網友點贊、評論,“原來紅色傳承可以這么有趣,給你們點贊!”網友的留言,堅定了團隊傳播紅色文化的信心。同時,匯編紅色文化宣傳手冊,發放給學校、社區,擴大紅色傳承半徑,讓更多人了解江淮紅色歷史,汲取精神力量。
五、成果深耕:沉淀實踐經驗,助力長效傳承
實踐收尾,團隊在成果沉淀上持續發力。撰寫《江淮紅色文化傳承實踐總結》,梳理活動亮點與不足,提出“加強紅色資源整合、創新傳承形式、強化青年參與”等建議,為地方紅色文化傳承提供參考;開發紅色研學課程,包含教案、課件、實踐活動設計,已在部分學校試點推廣,讓紅色教育走進課堂;設計紅色文創產品,如印有革命遺址圖案的書簽、筆記本等,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助力紅色精神長效傳承。
“淮畔星火,是歷史的傳承;青春丹心,是使命的擔當”。“淮畔星火,淮水丹心”團隊以青春為帆,以紅色傳承為槳,在江淮大地的紅色征程中破浪前行。他們在探源中感悟初心,在鑄魂中堅定信念,在創新中活化記憶,在傳播中擴大影響,在深耕中沉淀經驗。這場實踐,不僅是紅色基因的傳承之旅,更是青春力量的彰顯之路。相信在未來,這份青春的紅色擔當,會繼續點燃更多人的傳承熱情,讓淮畔星火照亮新時代,讓革命精神在傳承中永續輝煌,成為推動社會前行的不竭動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