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心有所‘暑’不負所‘托’”基層服務踐行團11人走進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開展為期十五天的暑期支教。在此過程中團隊采用沉浸式互動課堂形式,立足文化美育,為四十余名小學生帶來了生動的鄉村支教課堂。
實踐團大合照與各項活動瞬間
一、文化浸潤 團隊成員以“當日是大暑”為切入點進入對“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學習,以互動式課堂的形式與孩子們拉近距離,共同探討每個節氣的傳統習俗與意義,執筆共繪二十四節氣手抄報;當中國傳統文化與馬莊孩童思想發生碰撞;當茶文化、中國漢字發展、徐州地理變遷歷史等吸引孩子們的目光;當團隊成員身著馬面裙講解馬面與漢服的異同、深挖中華傳統服飾時,孩子們眼中一閃而過的光芒讓我們深知,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并不止于簡單的口述,孩子們眼底埋藏的對知識的渴求是我們支教的動力源泉。
實踐團成員文化宣講瞬間
寓學于樂,我們團隊堅信知識遠不止于書本,于是我們帶領小朋友們借助繪制手抄報、編織紅色手繩、折紙游戲等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通過繪制折疊畫、制作扭扭棒等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進行書法訓練以培養孩子們的書寫能力。
折疊畫成果展示
二、非遺小課堂 為了讓非遺知識貼近生活便于孩子們理解,我們特意制作了童趣滿滿的演繹文稿,搭配一張張精美的圖片講解著當地馬莊香包、徐州非遺剪紙與湖南湘繡的歷史與特點等,配合動畫演示傳統技藝的制作過程,孩子們仿佛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圖4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一同體驗湘繡
小老師們手把手教孩子們繞繩、打結,用彩色絲線在布上勾勒簡單圖案。盡管孩子們有的繩結不夠規整,有的針腳不夠均勻,但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與完成作品時的雀躍,讓我們看到了非遺傳承最純真的力量。當一張張逼真的臉譜、一幅幅非遺扎染作品、一面面湘繡荷花團扇等在小朋友們手中誕生,我們立志在孩子們心底埋下一顆探索非遺的種子。
三、賈“望”書途童閱潤心 團隊購買二十余本《閃閃的紅星》供小朋友們閱讀,小朋友們捧著嶄新的書露出開心的笑容,不時翻開看兩眼。為確保不同年齡的小朋友都能夠讀懂其中的內容理解書籍背后的深刻含義,團隊組織觀看《閃閃的紅星》電影,開展《閃閃的紅星》導讀課。
《閃閃的紅星》導讀課瞬間
團隊舉辦“奇妙書海探險”讀書分享會,講述趣味故事,引導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暑期閱讀計劃,每天分組師生共讀一本書,摘錄書中好詞好句好段,分享閱讀心得,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
“好書盲盒”活動與“詩詞接龍”“飛花令”競賽更是讓孩子們熱情高漲,最終評選“誦讀小達人”給予他們鼓勵與肯定。“故事創編大賽”激發孩子們大膽發揮想象力,“寫作魔法課”中團隊成員一對二批改指導學生作品,優秀作品還被制作成班級文集,提升孩子們的寫作成就感。
除此之外我們還補充教授書外知識,以《閃閃的紅星》中潘東子對父親的“孝道”、群眾之間的“仁愛”、革命信念與“自強不息”為切入點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王杰精神、志愿者精神等。
我們還發放了“家庭閱讀打卡表”,鼓勵學生與家長共讀一本書,讓閱讀成為連接家庭的溫馨紐帶。愿待暑期終章,這些活動能在孩子們心間種下閱讀的種子,使其生根發芽,成為伴隨一生的習慣。
四、安全知識科普 除此之外,團隊還以世界防溺水日為切入點講解防溺水知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科普、保護眼睛知識科普等以保證孩子們身心健康。

實踐團成員與馬莊村暑托班小學生合影留念
活動尾聲,我們與孩子們拍下了一張溫馨的大合照。照片里,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洋溢著笑容,手中的扭扭棒、腦中的傳統文化知識與心中的愛國情懷成為這個夏天最特別的紀念。這個暑假,我們在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我們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傳遞傳統文化知識,更在陪伴中收獲了最純粹的感動。愿這份夏日的美好記憶,能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溫暖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