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啟示與團隊調研感悟
在與兩位傳承人深入交流的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創新思維和時代精神的雙重加持。曾昭龍老師堅守傳統,從娃娃抓起的傳承理念,讓藍印花布的根脈得以深扎;劉新建老師則以創新為翼,讓這門古老技藝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彩,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勾勒出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圖景。
劉新建老師在交流中提到的觀點讓團隊成員尤為觸動:“非遺不是靜止的展品,它需要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緊跟時代步伐,才能適應人們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這一觀點也印證了藍印花布技藝的發展軌跡——從過去滿足日常穿戴、家居實用的單一功能,到如今成為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收藏價值的文化符號,正是在傳承與創新的平衡中不斷前行。
隨著調研活動的圓滿落幕,團隊成員分別與曾昭龍老師在五溪非遺園、與劉新建老師在鳳凰古城留下了難忘的合影。照片中,藍白相間的印花布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如同這門技藝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團隊成員表示,此次探索之旅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非遺的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傳遞,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續。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在兩位傳承人手中,如同生生不息的火焰,既保留著傳統的溫度,又燃燒著創新的活力,持續展現出其獨特的生命力和時代魅力。
團隊計劃將此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整理成圖文資料和短視頻,通過校園平臺和社交媒體進行傳播,讓更多人了解藍印花布技藝的美與傳承故事,為這門非遺技藝的傳播貢獻青年力量。他們堅信,在更多傳承人的堅守與創新下,藍印花布這一文化瑰寶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