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湖南,熱浪籠罩著三湘四水,在這片被驕陽炙烤得有些晃眼的土地上,漾翅法律實踐團隊的第七小組在7天內踏遍16個縣城,深入基層,完成了1600余份問卷的收集。
我們的調研對象,覆蓋了從青春正盛到白發蒼蒼的各個年齡。我們選擇走進人堆里、站到太陽下,主要依靠線下評分表的發放、一步一腳印的實地走訪,以及和民眾面對面的訪談,去傾聽那些散落在市井深處的真實聲音。這一路并不總是順暢的——我們曾因濃重的方言哽在耳邊,彼此“雞同鴨講”而急得抓耳撓腮;也曾被湖南七月如火的驕陽曬得汗流浹背;更多的經歷是,在直截了當的擺手和“沒空”“不填”中被拒絕,站在街頭相視苦笑,然后默默反躬自省:是不是我們的方法太生硬?是不是他們根本沒聽懂?
接連“碰壁”之后,在組長的召集下,我們圍在一起開了個小會。你一言我一語,把挫折攤開、揉碎,再慢慢拼接出新的方法。我們學“乖”了,也學活了——不再機械地念題目、勾選項,而是學會了倚在門邊、蹲在田埂,跟他們“嘮家常”。我們說張三李四的故事,講鄰里糾紛怎么解的,拿他們身邊真真切切的例子,去解釋一條條看似冰冷的法律條文。
沒想到,這一“嘮”,就把話匣子徹底打開了。大叔放下手中的秤桿,愿意跟我們吐槽兩句市監管理的不便;納涼的大媽搖著蒲扇,說起派出所出警速度時眼睛亮了;老伯甚至拉著我們討論起法院訴訟流程該怎么改進更省心……他們嘴里的“不滿意”“挺好噠”“要是能……就更好了”,不再是問卷上孤零零的分數,而變成了滾燙的、沾著泥土、帶著呼吸的真實對話。
也正是這些七嘴八舌、夾雜著笑聲與抱怨的碎片,讓我們真正觸摸到了法治建設在這片土地上的真實脈搏——它不只凝聚在匯總表格的數字和圖表里,更藏在老百姓柴米油鹽的煩惱里、托付于他們一句句樸素的期盼中。
這次輾轉多地的三下鄉,是一堂鮮活的實踐課,讓我們無比真切地體會到:法律的精髓,從來無法被全然禁錮于教室的四面高墻或厚重的書本扉頁之間。它的生命,在于應用,在于跋涉,在于最終能否切中時代與人心的脈搏,化解老百姓生活中那些具體而微的、實實在在的困頓與難題。
回首望去,那三伏天里浸透隊服的汗水,那因方言隔閡而彼此焦急的溝通,那一次次遭遇直白拒絕后的失落與自我反思……所有這些曾看似艱難的瞬間,都已沉淀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珍貴的財富。它們共同在我們身上刻下了一個永恒的烙印:無論未來我們走向何方,身居何種法律職位,都絕不能忘卻我們腳下這片滾燙的土地,絕不能背離這真實、粗糲卻無比生動的人間煙火。我們必須永遠保有傾聽的能力,俯下身去,才能聽見來自基層最原汁原味、未經修飾的聲音——這,或許正是我們此行所探尋到的最大意義。
而在追尋這份意義的旅途上,能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遇、相知、并肩作戰,又是何其有幸的饋贈。我們共同經歷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帶著任務深入街頭巷尾,第一次在陌生的鄉親面前嘗試打開話匣,第一次為收集到一份有效問卷而擊掌雀躍。相機的快門聲,定格下無數難忘瞬間,尤其在那落日的余暉將天邊染成暖金色時,我們盡管疲憊,臉上卻都洋溢著純粹、燦爛的笑容。我們故事的開始,源于一個夏天恰逢其會的相遇,但我們的情誼與共同的追求,絕不會隨著活動的落幕而走向天各一方的終點。
我們都篤信,漾翅團隊與這片深厚靈動的湖湘大地的故事,絕非終章。待得明年夏日風起,這支未完的樂章,必將被更多懷揣法治理想的漾翅小鴨們,共同譜寫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