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精神與端午文化:從歷史深處走向當代視野
近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天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三校調研團隊齊聚湖北宜昌秭歸基地,在屈原端午文化國家級傳承人鄭承志老師的引領下,開啟了一場對屈原精神與端午文化的深度探尋。
在屈原祠內,《屈原列傳》碑刻如凝固的史書,靜靜訴說著屈原生平與精神;巍峨的屈原雕像以長袍廣袖、凝重面容,彰顯其憂國憂民的孤高品性;“傳頌屈子風范”連環畫展通過“讀書洞”“濯纓泉”等故事,將屈原的人格魅力化作具象畫面;主題浮雕則以圓形構圖、“廉”字環繞與山水蓮花點綴,藝術化凝練出屈原精神的內核。這些珍貴的文化載體,讓調研團隊直觀感受到:屈原精神不僅是詩句中的激昂,更是融入民俗骨血的堅守。
鄭承志老師的講座進一步為眾人溯源。他回溯屈原生平,解析《離騷》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仍堅守理想的精神內核,講述端午從屈原投江明志到百姓劃船打撈、投粽喂魚的起源故事,并強調屈原的“美政”理想與愛國情懷是端午文化的底色。屈原祠內陳列的詩集復刻本、文人紀念書畫,以及復原的行吟澤畔場景、端午古俗,更讓跨越兩千余年的屈原精神清晰照進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