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由林兼合、姜琦琦、陳冰琪、邵子齊、陳彥貝、倪貝希、李伊凌七位同學組成,竇清老師指導的浙江萬里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甌柑薪火團”正式集結出發,踏上了一場以甌柑非遺保護為核心的暑期社會實踐征程。他們懷揣著熱愛與探索精神,深入甌海、蒼南部分地區,通過體驗館探訪、果園實踐、種植戶交流及創新設計等形式,挖掘甌柑文化的歷史底蘊,探索傳統技藝與現代市場的結合路徑,以青春視角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這場跨越三地的實踐,不僅是一次文化探索,更是一場傳統與現代對話的青春實驗。
甌柑非遺體驗館:舌尖與文化的雙重盛宴 味蕾狂歡,初遇甌柑魅力6月20日,“甌柑薪火團”首站抵達甌海一家柑企的非遺體驗館。剛踏入館內,濃郁的甌柑香氣便撲鼻而來。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團隊成員品嘗了甌柑餅、柑茶等特色產品,其中“柑兒文”手串因其獨特設計備受青睞。
圖為團隊成員與負責人品嘗甌柑餅、柑茶 姜琦琦攝
深度訪談,探尋非遺奧秘品嘗完美食,團隊成員與體驗館負責人展開深度訪談,從甌柑種植歷史、傳統加工工藝到現代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逐一探討非遺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每一個問題都飽含著對甌柑非遺文化的濃厚興趣。負責人不僅耐心細致地解答了疑問,還分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背后故事,令團隊對甌柑非遺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果園探秘,化身柑橘精靈當日下午,陽光依舊熾熱,團隊成員與體驗館負責走進甌柑果園,在翠綠枝葉間觀察果實生長狀態。成員們穿梭于果樹間,化身“柑橘精靈”,仔細觀察著每一棵果樹,感受著它們的生機與活力,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賦予的這份美好。
三垟濕地小島:傳統智慧與青春活力的碰撞 種植探秘,傾聽果農心聲6月21日,團隊來到三垟濕地小島,這里是一片甌柑種植的天然寶地。成員走進田間地頭,與當地的種植戶親切交流,詳細了解了甌柑的種植情況和一些獨特的種植方法。種植戶們熱情地介紹著他們的經驗,從選種、施肥、修剪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他們的智慧和心血。團隊成員認真地聆聽著,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與種植戶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隱藏BOSS登場,解鎖種植秘籍更令人驚喜的是,團隊成員的爺爺作為“隱藏BOSS”現身,手把手傳授種植秘籍。他帶著團隊成員來到一棵甌柑樹下,手把手地教他們辨認果樹的生長狀況。接著,老爺子又傳授了許多實用的種植技巧,從季節性施肥調整到通過葉色判斷缺水情況,老爺子以生動的方式將數十年經驗傾囊相授,成員們紛紛記錄,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節。
蒼南富溪村:傳承與創新的思想交鋒 村支書答疑,探尋發展新路6月22日,團隊抵達蒼南富溪村。這個村子原本是種植甌柑的,但因為成本等原因改種成紅美人,所以團隊成員采訪了當地書記,想來一探究竟。訪談村支書時,一個尖銳的問題脫口而出:“紅美人真比甌柑‘紅’?”近年來,紅美人柑橘以其鮮嫩多汁、口感甜美的特點在市場上迅速走紅,成為了消費者追捧的對象。而甌柑作為溫州地區的傳統特色水果,雖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在市場競爭中卻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村支書聽后,微笑著回答道:“換件新衣裳,但根還在!”他解釋說,紅美人的走紅并不意味著甌柑就要被淘汰。相反,應該在傳承甌柑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創新,讓甌柑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就像給甌柑換上一件時尚的“新衣裳”,但它的“根”——獨特的品質和文化內涵永遠不會改變。村支書的一番話讓團隊成員深受啟發,也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創新甌柑非遺文化的信心。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村支書 李伊凌攝
創意設計:讓甌柑C位出道隨后數日,團隊將實踐收獲轉化為設計成果,圍繞甌柑元素展開IP及產品開發。從杯子、手機殼到產品外包裝,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精心構思和反復打磨。以甌柑的形狀、顏色和文化寓意為靈感來源,融入了溫州地區的傳統元素和現代時尚的設計理念,力求通過年輕化的表達讓甌柑文化煥發新生。
此次實踐中,“甌柑薪火團”通過實地調研、文化訪談與創新設計,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力量。一件件作品、一份份方案,見證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更彰顯了青年學子守護非遺文化的決心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