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醫學院“岐黃薪火行”社會實踐隊赴踏上山東棗莊這片浸染著英雄熱血的土地,開展了一場以“尋訪魯南紅跡,賡續岐黃薪火”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隊員們先后參觀了鐵道游擊隊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開展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烽火識岐黃,紅跡深處悟擔當
棗莊鐵道游擊隊紀念館依托鐵道游擊隊戰斗遺址而建,是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館內珍藏著鐵道游擊隊隊員使用過的長槍短炮、作戰地圖、家書信件等1100余件(套)珍貴文物,還保存著3000余張歷史照片,真實記錄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生動展現了鐵道游擊隊在津浦鐵路線上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
“抗日烽火燃魯南”“鐵道飛虎出奇兵”等展區勾勒出烽火歲月,泛黃日記記載浴血日夜,銹跡步槍鐫刻硝煙過往。洪振海烈士展品前,眾人駐足:老照片里的堅毅面龐、磨損懷表的余溫,定格著無畏英雄模樣。“微山湖上靜悄悄”展區里,軍民共抗敵的點滴故事,讓“兵民是勝利之本”愈發深刻。
在講解員的細致講解下,一張張泛黃照片、一件件滄桑實物、一幕幕逼真場景,將鐵道游擊隊扒飛車、斷鐵軌、奪物資、懲漢奸的英勇事跡生動再現。師生們駐足于布滿彈痕的鋼軌前,凝視著銹跡斑駁的武器,閱讀著浸染血淚的家書,真切觸摸到歷史脈搏的深沉跳動。
這其中,一張傳遞情報的中藥藥方引起了師生們的注意,在這張藥方中,我軍的情報人員利用藥方中的藥材名稱傳遞了截布車的重要情報。指導老師王醊恩教授給現場的隊員們緩緩講述:“在那段無比艱難、充滿血淚的日子里,中醫藥就像一位默默奉獻的英雄,不僅在醫療救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無數受傷的戰士和百姓減輕痛苦、帶來生的希望;還在隱蔽戰線中大顯身手,成了情報傳遞的“秘密信使”,把重要的消息安全送到該去的地方;又成了戰略掩護的“聰明幫手”,用一張張看似普通卻飽含智慧的中藥藥方,巧妙地騙過了敵人的眼睛。這些藥方,雖然看著平常,可每一味藥、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寶貴財富。”帶隊老師賀曉佩現場寄語隊員們:“鐵道游擊隊的戰士們,用赤誠之心詮釋了他們的愛國之情。這份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舍生取義的壯舉,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標,它昭示我們中醫學子要在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中貢獻青春智慧、奮力擔當作為。”

銘記偉大勝利,追憶烽火歲月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由紀念碑、陳列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戰地記者館、無名英雄墓、國防教育園等部分組成,并設有臨時展廳、多功能報告廳和紅色圖書室。館藏文物史料共3000余件,展出文物、圖片和史料2000余件,通過歷史文物、歷史圖片、文獻資料與各類輔助陳列手段的有機結合,全景再現臺兒莊大戰中愛國將士報效祖國的壯舉。
實踐隊成員依次探訪了臺兒莊大戰全景畫館、沉浸式紅色劇場及戰地場景展示區。在全景畫館,借助全景式呈現的戰役場景,成員們直觀掌握了戰斗的激烈程度與殘酷性,回溯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在光影呈現中深化對革命先輩家國情懷的認知;在戰地場景展示區,依托戰爭真實圖片與形勢地形示意圖,通過分析畫面中的戰斗場景及示意圖標注的地形特征,成員們了解到當年臺兒莊戰役的激烈戰況。大家駐足凝視,身臨其境地感受著那場氣壯山河的血戰,深刻領悟了偉大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大家被中國軍人英勇無畏的精神深深震撼,不少人眼中泛起淚花。這場戰役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在中國抗戰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書寫了光輝一頁。值此勝利80周年之際,這堂在特殊歷史節點上的沉浸式思政課,讓隊員們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的決心。


熔鑄紅心,砥礪前行,擔當復興重任
薪火不滅,征途如虹!此次實踐活動以“史料研讀+場景體驗+現場教學”的方式,讓紅色歷史從文字走向具象。“岐黃薪火行”社會實踐隊將系統梳理實踐所得,推動紅色故事與青年話語體系有機結合,為激活革命文化生命力、激發當代青年的時代責任感貢獻青春力量。在感悟歷史、服務社會、開創未來的道路上接續奮斗,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先輩的青春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