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虎溪街道花馬社區(qū)的活動室里,隨著孩子們齊聲喊出武術口訣、完整完成少年拳展示,重慶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王紅旭團支部”志愿者團隊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正式落下帷幕。自7月7日起,這支充滿活力的志愿者隊伍,在十天時間里頂住盛夏酷暑與陣雨突襲,以專業(yè)體育教學為紐帶,為社區(qū)孩子打造了一段兼具技能提升與快樂體驗的暑期時光,讓運動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活動起步階段,志愿者們精準聚焦“零門檻入門”,用通俗化教學幫孩子打開體育大門。籃球課上,志愿者不只是示范動作,更蹲下身幫孩子調(diào)整手指貼球的角度,強調(diào)“掌心留空才能更好控球”;武術課摒棄枯燥的術語講解,轉而用“握雞蛋感受拳型”“推墻體會馬步發(fā)力”的生活化場景,讓孩子快速掌握拳、掌、勾手型與弓步、馬步步法;健美操課上,志愿者將復雜動作拆解成“抬手到耳朵”“踢腿碰膝蓋”等簡單指令,配合歡快的音樂,讓孩子在跟練中自然找到節(jié)奏;跳繩、乒乓球、羽毛球課程也從最基礎的握繩姿勢、拍型調(diào)整教起,志愿者逐個檢查、糾正,確保每個孩子都能邁出扎實的第一步。

隨著孩子對基礎技能的掌握,教學逐步進入“進階突破”階段。志愿者結合前期學習反饋,為不同項目設計針對性提升內(nèi)容:籃球課上,除了鞏固運球變向技巧,還引入三步上籃,通過“先慢走分解動作、再慢跑連貫練習”的方式,搭配“一大步邁穩(wěn)、二小步調(diào)整、三起跳發(fā)力”的通俗講解,幫孩子攻克難點;武術課則在復習五步拳前半段的基礎上,新授后半段招式,同時結合“出拳護肋、踢腿繃腳”的攻防小知識,讓孩子理解動作背后的意義;乒乓球課新增搓球、拉球訓練,志愿者用“手腕輕轉像擰瓶蓋”的比喻,讓孩子快速掌握發(fā)力技巧;羽毛球課則通過“定點擊球練習”“移動接發(fā)球訓練”,搭配短途折返跑提升體能,全面強化孩子的運動能力。


為讓體育學習擺脫枯燥感,志愿者們還精心設計趣味互動環(huán)節(jié),讓課堂充滿活力。羽毛球課上,“拋球接拍接力賽”讓孩子在奔跑中鞏固握拍姿勢;乒乓球課組織“顛球計數(shù)比拼”,孩子們?yōu)榱藸帄Z“顛球小冠軍”積極練習;跳繩課開展“雙人合作跳”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協(xié)作意識;健美操課上,志愿者鼓勵孩子自主編排簡單動作片段,讓他們從“跟練者”變成“創(chuàng)作者”。即便遇到陣雨,志愿者也迅速將課堂轉移至社區(qū)屋檐下或活動室,用“室內(nèi)武術操”“坐姿乒乓球揮拍練習”等靈活形式,確保教學不中斷,讓運動熱情始終在線。


活動后期,志愿者更注重“成果鞏固+個性輔導”雙管齊下。各課程組織小型成果展示,籃球課的“上籃小測試”、武術課的“套路展示”、健美操課的“團體表演”,讓孩子在展示中收獲自信;針對部分孩子“武術步型不穩(wěn)”“乒乓球反手發(fā)力弱”等問題,志愿者利用課后時間進行一對一指導,通過“手把手調(diào)整姿勢”“慢動作分解練習”,幫他們補齊短板。“老師,下次還能教我們新動作嗎?”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圍著志愿者不舍離開,眼中滿是對體育的期待。
“看到孩子們從不敢嘗試到主動展示,從動作生疏到自信發(fā)揮,我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有意義。”志愿者團隊負責人表示,此次實踐不僅是技能的傳遞,更是用體育為孩子注入快樂與勇氣。重慶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王紅旭團支部”的此次活動,是高校服務社區(qū)、助力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未來學院將繼續(xù)推動此類實踐活動,讓專業(yè)體育資源走進更多社區(qū),用青春力量為孩子的成長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