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團中央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號召,切實服務基層兒童成長需求、豐富社區兒童暑期生活、填補假期看護空白,8月20日至22日、8月25日至27日,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小舞龍”七彩假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成都市成華區錦繡社區開展實踐活動。團隊圍繞“社交培育”、“心理呵護”、“體能鍛煉”、“知識汲取”、“科技探索”、“審美培養”、“價值塑造”七大核心板塊設計系列活動,打造安全有趣且具成長意義的七彩課堂,還特別設計“實踐反饋”環節,帶領小朋友為社區發展作出貢獻,以青春力量踐行大學生服務基層、助力兒童發展的社會責任。
8月20日——社交心理,童趣相伴
首日活動聚焦“社交培育”與“心理呵護”。團隊先引導小朋友制作個性名牌并進行自我介紹,用趣味方式打破陌生感,快速拉近彼此距離。隨后,“開心傳話”“表情接力賽”等分組游戲相繼開展,孩子們在協作互動與輕度競爭中,逐步提升社交表達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午后,隊員化身“專屬輔導老師”,針對暑期作業中的數學計算、語文閱讀等難題耐心講解,助力孩子們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用實際行動為成長添力。
8月21日——體能知識,趣味同行
次日活動以“體能鍛煉+知識汲取”雙線推進。開場的“地震趣味科普”環節中,隊員先講解基礎地震知識,再指導小朋友用粘土制作簡易地球結構模型,讓地球圈層知識更直觀;隨后通過有獎競答加深地震避險記憶,還帶領孩子們組裝簡易地震探測儀,在動手操作中感受科學魅力。緊接著的天文科普,借助圖文與短視頻,解答孩子們對宇宙的好奇。之后,“默契運球接力賽”、“身體拼圖樂”等體育游戲上線,幫助小朋友在運動中增強體質。午后的作業輔導環節,隊員針對數學難題、英語單詞等問題細致講解,切實解決學習困惑;活動尾聲,孩子們用畫筆勾勒心中星空,上臺分享創作思路,進一步鍛煉表達能力。
8月22日——科技探索,點亮好奇
第三日的“科技探索”主題活動,持續激發孩子求知欲。上午,團隊以“宇宙大爆炸”科普拉開序幕,通過生動視頻與圖文,向孩子們介紹宇宙起源與演化奧秘;隨后指導大家觀察星球圖片、繪制星球燈,將科學認知與藝術創作結合,既加深對宇宙的理解,又激發想象力。下午,細致的作業輔導幫助孩子們完成學習任務后,全息投影小實驗登場——孩子們用簡易材料制作投影裝置,直觀感受光學成像的神奇,在親手操作中進一步培養科學探索興趣。
8月25日——指尖生花,感知美學
8月25日,實踐隊第四次走進錦繡社區,為10余名兒童帶來“指尖生花”主題審美教育實踐。活動中,志愿者手把手指導孩子們用五彩扭扭棒編織向日葵、郁金香花束,從色彩搭配到造型塑造,耐心講解每一個步驟,引導兒童感知不同色彩傳遞的情緒;隨后發放環保粘土,以“最喜歡的世界”為主題鼓勵自由創作,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將粘土捏成恐龍、蛋糕、夢想城堡等童趣作品。教室里歡聲不斷,孩子們的創意成果贏得家長紛紛點贊。
8月26日——紅色浸潤,塑造價值
第五次社區實踐以“價值塑造”為核心,通過紅色主題活動厚植兒童愛國情懷。上午,志愿者與小朋友共同學習《紅星閃閃》手勢舞,在朗朗歌聲與整齊動作中感受紅色精神;隨后開展愛國手抄報制作,孩子們用彩筆描繪鮮艷國旗、雄偉天安門與成都世運會盛景,將愛國情感融入筆尖。下午,志愿者帶領小朋友進行紅色元素手工制作,指導大家用材料做出紅軍手槍、小紅旗等作品,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樹立樸素的愛國信念。
8月27日——實踐反饋,踐行責任
作為此次實踐的收官日,團隊以“實踐反饋”為主題,引導孩子們用行動回饋社區。上午,實踐隊帶領小朋友排練《垃圾分類王國奇遇記》情景劇:先指導大家發揮想象制作角色道具,再通過扮演垃圾桶精靈、垃圾寶寶、小導游等角色,學習生活常見物品的分類方法。下午,在社區老師帶領下,實踐隊員與小朋友走進居民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孩子們先表演情景劇,再發放傳單、組織“垃圾卡片投放”互動,引導居民將垃圾卡片投給對應“垃圾桶精靈”,幫助居民強化垃圾分類意識。
此次實踐活動,“小舞龍”七彩假期社會實踐團隊以專業與熱情搭建起學習成長平臺,不僅豐富了社區兒童的暑期生活,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七彩的種子,既展現了大學生的責任擔當,也為社區兒童健康成長注入溫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