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尋韻昌州古郡,煥新永川鄉脈”實踐團于2025年7月15日前往永川區五間鎮俞家坡烈士陵園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退伍軍人、優秀共產黨員榮代來擔任講解員,帶領實踐團成員一同回憶陵園背后的故事,緬懷那些為國家和人民英勇獻身的烈士們。
青山埋忠骨,精神永流傳 俞家坡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安葬著在解放戰爭和剿匪斗爭中犧牲的63名革命烈士。陵園依山而建,松柏蒼翠,莊嚴肅穆。榮代來同志向實踐團介紹,五間鎮曾是川東地區革命斗爭的重要戰場,這座烈士陵園是為了紀念在當地革命斗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們而修建的。這里長眠著許多無名英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階層,但都懷著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毅然投身到革命事業中,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聆聽英雄事跡,感悟信仰力量 在烈士墓區,榮代來為實踐團成員講述了安葬在這里的烈士們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位名叫盧淮南的解放軍戰士,他在1950年3月31日的太平寨剿匪戰斗中,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35師103團1營3連連長。為了掩護戰友突圍,盧淮南獨自堅守陣地,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他手持武器,眼神堅定,毫不畏懼地面對著如潮水般涌來的敵人。最終,他壯烈犧牲。聽著這些感人事跡,實踐團成員們神情肅穆,仿佛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深刻感受到先烈們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而他們的精神卻跨越時空,激勵著新時代青年。
清掃陵園寄哀思,緬懷先烈承遺志 聽完烈士們的故事,實踐團成員們深受觸動,他們決定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烈士們的緬懷與敬意。實踐團成員們手持掃帚、抹布,仔細清掃陵園內的落葉,擦拭烈士墓碑。盡管天氣炎熱,但大家卻沉浸在對烈士英勇事跡的深深感慨之中,懷著沉甸甸的敬意與感動,以清掃之舉緬懷先烈。團隊成員譚歡在擦拭一塊無名烈士碑時感慨道:“這些先烈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但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傳承他們的精神。”
瞻仰紀念碑,緬懷先烈志 清掃完陵園后,實踐團成員列隊來到烈士紀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集體鞠躬。紀念碑上鐫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無聲地見證著那段烽火歲月。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實踐團全體成員整齊列隊,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嘹亮的歌聲回蕩在陵園上空,與歷史的回響交織共鳴,每個人心中都涌動著對烈士們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次參觀俞家坡烈士陵園的活動,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烈士們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們的大義凜然、英勇無畏和自我犧牲精神,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此次重外學子“三下鄉”參觀俞家坡烈士陵園的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實踐團成員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