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紀佳瑩 陳子涵)今夏,大連海事大學“冀魯花絲韻”三下鄉實踐隊攜熱忱啟程,以“追溯花絲脈絡,傳播非遺之美”為使命,奔赴冀魯腹地,圍繞“弘揚非遺·賦能鄉村”主題,深入開展了別具一格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聚焦花絲鑲嵌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創新路徑推動傳統技藝的活態傳承與現代傳播。
(圖為隊長為同學們講解花絲鑲嵌技藝)
在梁集中學,團隊成員化身文化使者,開展線下講解與互動體驗課,讓更多中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之美。現場氣氛熱烈,非遺作品引發同學們的濃厚興趣,點燃了他們了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此次活動串聯起“溯源-深化-傳播”三大環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非遺鏈條”。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走訪了濟南花絲鑲嵌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呂紀凱,近距離觀摩工藝制作流程,聆聽手藝人背后的堅守故事。在一次次交流中,同學們不僅感受到匠心獨運的技藝魅力,也體會到非遺守護的艱辛與希望。隨后,團隊與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開展合作召開線上會議,深入剖析花絲鑲嵌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路徑,學研結合、碰撞思想,為非遺保護貢獻青春智慧。
(圖為隊員們在濟南市進行花絲鑲嵌非遺研學)
值得一提的是,團隊積極運用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多角度、立體化傳播活動成果,擴大非遺影響力。同時引入3D建模澆筑、AIGC等數字技術,創作兼具藝術性與互動性的文化作品,讓傳統文化以現代方式煥發新生,拓寬了非遺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方位推廣。
(圖為隊員出征合影)
從渤海之濱到冀魯大地,大連海事大學的青春身影,正成為非遺傳承的新引擎。這個夏天,當海事青春邂逅千年花絲,我們期待看到古老技藝在年輕血液中蘇醒,非遺傳承在實踐探索中新生。未來,團隊將繼續探索文創聯動模式,讓傳花絲鑲嵌工藝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