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一村一品”團隊來到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屈之源企業,對當地獨具特色的汨羅粽子特色產業園展開深入調研,探尋特色牛角粽帶動鄉村發展的“致富經”。
圖為實踐隊員在粽子特色產業園的合照 徐貝供圖
端午源頭 粽子故里
汨羅,作為端午文化的發祥地,兩千多年來一直傳承著用拋粽子、賽龍舟以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習俗。汨羅粽子不僅是節日美食,更是屈原文化的載體,承載深厚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價值。
正宗的汨羅粽子呈獨特的牛角狀,其造型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楚國大夫屈原在聽到楚國被秦國攻破的消息后,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在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江殉國。古時權貴祭祀使用牛頭,但對于普通百姓的而言負擔不起,便以牛角造型的粽子代替牛頭進行祭祀,既經濟又飽含深意。
牛角粽原材料質樸純粹,選用新鮮箬葉,當地特產的桂花糯以及食用堿精心制作而成。
作坊式到規模化 特產變成金招牌
屈之源首開當地粽子規模化生產之先河。此前,這一承載千年文化的特色食品僅有零星的家庭作坊生產,未能形成規模產業。該企業作為主體編寫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汨羅粽子制作技藝"申報書,成功推動汨羅粽子于2019年10月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實現了產業發展質的飛躍。
屈之源現代化粽子生產流水線一角 徐貝供圖
通過工藝標準化為生產賦能,有效了破解了傳統家庭作坊模式下產量受限、品質不一、保質期短等難題。傳統制作工藝與現代存儲方式結合,經過一道道科學嚴謹的工序,不僅顯著提升了產能,更確保每一枚粽子的品質穩定與安全可靠。
汨羅粽子的規模化發展,不僅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讓更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更讓這承載著汨水風味的傳統美食搖身一變成為了走向市場的美食金字招牌。
匠心守品質 創新領未來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加工車間 徐貝供圖
在參觀加工線過程中,團隊成員目睹了一顆粽子的華麗蛻變,從選料、潤米到煮粽、包裝等,十五道工序之間和環環相扣,細致而嚴謹。負責人介紹道:“‘食’字當頭一個‘人’,做食品最重要的就是講良心,我們始終堅持匠心傳承,從選材到制作都必須層層把關,不容有失”。粽子是屈原文化的載體,企業也將粽子與屈原文化緊密聯系,并將“生產一顆有文化的粽子”作為企業的slogan,立志打造富有精神內涵的食品。
在堅守傳統工藝精髓的同時,創新步伐從未停歇。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產品端持續發力,滿足用戶健康訴求與口味偏好,豐富了產品多樣性。現代化食品加工設備的引入,使得如控溫蒸煮、真空鎖鮮等關鍵環節得以技術升級,既保證了傳統風味和食品安全,又提升生產效率、延長食品保鮮期。
圖為創新包裝與文創禮盒展示 徐貝供圖
創新不僅體現在產品上,更深入拓展著“有文化的粽子”的內涵與體驗。屈原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被巧妙融合,催生出兼具文化底蘊與時尚審美的主題包裝和文創禮盒,使粽子超越食品本身,成為傳遞情感與品味的文化載體。
路漫修遠 求索不息
此外,負責人還與隊員們分享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藍圖。積極拓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場景,將編號設計融入粽子包裝,使得用戶能夠對每一顆粽子溯源,聯合屈子文化園籌備粽子文化博物館、端午文化體驗中心。將依托汨羅江端午節,邀請全國粽子企業來到汨羅,打造具有全國品牌影響力的粽子文化節,真正實現萬“粽”歸宗。
圖為汨羅粽子特色產業園門前石刻 徐貝供圖
本次調研之旅,讓團隊成員認識了汨羅粽子產業的破繭新生。產業振興之路雖漫長,但屈子“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箴言早已融入產業血脈。從實踐中來,團隊成員對鄉村振興有了深刻的理解,切身感受到知識唯有經過實踐的打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帶著這份認知,未來他們也將為投身實踐貢獻自己的力量,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文|徐貝 美合日努爾 徐玉瀠 黃辰宇
圖|徐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