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為深入探尋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農業企業的轉型路徑,臨沂大學春風“化”雨鄉村振興實踐團走進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對公司廠長原繼東展開專題采訪。此次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記錄基層產業帶頭人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探索與堅守。

實踐團成員走進位于小崗村的蒸谷米生產基地,原繼東帶領隊員參觀考察,詳細介紹了蒸谷米的研發歷程、產業優勢及與小崗村的深度聯結,展現了傳統農業現代化轉型的生動實踐。在產品展示區,原繼東介紹,蒸谷米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科學家的支持。團隊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等機構專家合作,從稻谷品種篩選到加工工藝優化,攻克了十多項技術難題。他特別提到,袁隆平院士曾鼓勵團隊“把好米做精,讓農民增收”,這句話成為團隊前行的動力。在工藝展示臺前,原繼東詳解蒸谷米“浸泡—蒸煮—干燥”的核心工序優勢:通過特殊工藝,稻谷中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保留率達80%以上,營養價值顯著高于普通精白米,且米飯口感更有嚼勁,蒸煮時谷物清香更為濃郁,真正實現“一碗蒸谷米,健康中國人”的理念。

在座談交流中,原繼東回憶為何選擇小崗村作為蒸谷米試驗點時,給出了三個理由。他表示,首先,小崗村能為蒸谷米帶來諸多賦能,這里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有利于蒸谷米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其次,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這里開展試驗,能夠借助小崗村的品牌效應,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蒸谷米。最后,小崗精神中“敢為人先、改革創新”的特質與蒸谷米的創新發展理念不謀而合,這種精神激勵著團隊不斷探索和突破。

談及企業與鄉村的聯結,原繼東表示,企業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即便遭遇自然災害,也將按保底價收糧。同時,企業優先聘用本村勞動力,使村民人均月收入較外出務工時增加近千元。他認為,小崗村的土地滋養了蒸谷米發展,企業則通過高于市場價的收購價和穩定崗位回饋鄉親,這是雙方最實在的聯結。

針對“如何吸引年輕人加入蒸谷米產業”的問題,原繼東分享了兩點經驗:一是為年輕人提供充分施展能力的舞臺,強調農業是需要新鮮想法的新賽道,扎根就能讓才華發光;二是做好年輕人職業規劃,讓他們看到在農業領域長期發展的可能性。他鼓勵年輕人多到田間地頭,親身感受蒸谷米從育種、插秧到收割、加工的完整生命歷程。他認為,熱愛是長久堅持的底色,當年輕人真正觸摸到土地的溫度,見證一粒稻谷通過科技與匠心蛻變為營養健康的蒸谷米,體會到產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的深遠意義時,這份與土地共生的熱愛便會生根發芽,讓更多年輕人愿意帶著理想與激情扎根農業,讓這片土地孕育出屬于青春與未來的更多希望。

實踐隊隊長董奧婷表示,通過此次采訪,隊員們不僅看到了傳統農業的現代化轉型路徑,更感受到基層產業帶頭人身上“敢為人先”與“扎根鄉土”的精神融合。“原廠長用行動告訴我們,鄉村振興既要敢于突破創新,也要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

依托小崗村的資源稟賦與精神內核,該蒸谷米企業正持續深化與鄉村的聯結,在鄉土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下,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