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非遺舞獅 尋文化根脈​ 瞻元帥事跡 承紅色基因探非遺舞獅
7 月 13 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 “向黨于心,實踐于行”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的 “三下鄉” 征程邁入第五天。團隊在開州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化的土地上,開啟了一場融合非遺傳承與紅色教育的實踐之旅,于探尋中觸摸文化根脈,在感悟里傳承紅色基因。
清晨的陽光灑滿開州大地,實踐團首先抵達 “瑞獸金獅” 非遺傳習所。剛踏入習所,一股醇厚的傳統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的舞獅技藝,讓原本無生命的獅子在他的操控下宛如活物 —— 時而靈動地跳躍,展現出俏皮的神態;時而威風凜凜地佇立,盡顯王者風范。每一個精準而富有張力的動作,都引得在場同學發出陣陣驚嘆。
隨后,王鵬、陶玉等同學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主動上前嘗試學習舞獅。起初,兩人的配合十分生疏,獅子的動作也顯得僵硬笨拙,但在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他們逐漸領悟了發力的技巧與配合的默契,動作愈發流暢。體驗結束后,王鵬難掩興奮地說:“以前總覺得舞獅不過是簡單的表演,親身體驗后才明白,它需要力量、技巧與團隊默契的完美融合。每一次舞動,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致敬,我真切感受到了非遺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 陶玉也深有感觸:“學習舞獅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更被先輩們代代相傳的這門技藝所震撼。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我們必須讓它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
離開熱鬧的非遺傳習所,實踐團來到了開州博物館。館內豐富多樣的展品,如同一位位沉默的歷史講述者,生動勾勒出開州地區源遠流長的歷史軌跡和璀璨奪目的文化成就。從遠古時期的粗糙石器、商周時期的精美青銅器,到近現代反映社會生活變遷的民俗物件,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歲月的滄桑記憶,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興衰與發展。隊員們漫步在展廳中,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與歷史展開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親密對話,深刻領略到家鄉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午后,實踐團成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了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館內陳列的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歷史照片以及詳實的史料記載,全面而生動地展現了劉伯承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從早年滿懷壯志投身革命洪流,到在無數次戰役中運籌帷幄、浴血奮戰,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為國家的建設與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伯承元帥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深深觸動了每一位隊員的心靈。
陽中升同學在參觀結束后,眼眶微微泛紅,他動容地說:“看著館內陳列的元帥遺物和詳細的戰斗記錄,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他在戰場上指揮若定、帶領戰士們奮勇殺敵的身影。元帥為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奉獻了自己的全部,他那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將永遠成為激勵我前進的動力。” 吳佳蓉同學也堅定地表示:“這次參觀讓我對革命歷史有了更為深刻、立體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的重任,我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這一天的學習之旅,既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更是一場震撼心靈的精神升華。“向黨于心,實踐于行”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的成員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在紅色教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他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收獲與深刻的感悟,繼續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讓紅色基因在代代相傳中永葆活力,讓文化之光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輝。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