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描繪兵團精神童心點亮紅色血脈
新疆政法學院“賡續紅色血脈·激勵挺膺擔當”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赴塔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巍峨慕士塔格峰見證著雪域高原的忠誠,湛藍塔什庫爾干河奔涌著愛國情懷。7月13日,新疆政法學院“賡續紅色血脈·激勵挺膺擔當”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走進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拉齊尼小學,以“兵團精神與巡邊故事”主題繪畫活動開啟為期7天的邊境紅色教育實踐。

邊境課堂:在雪域明珠播撒紅色種子
位于祖國西陲的提孜那甫鄉,平均海拔3800米,這里冬季嚴寒漫長,年均氣溫僅3℃,卻孕育出“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精神文化。實踐團選擇這所僅邊境小學作為起點,通過創新美育形式將紅色教育融入童真世界。

活動現場,孩子們在實踐團成員指導下專注涂抹色彩。畫紙上,屯墾戰士揮動的坎土曼、小心翼翼擦拭界碑的塔吉克族人民都化作生動教材。“界碑上的雄鷹翅膀要涂成深棕色,”塔吉克族男孩指著涂色本認真說道,“阿爸說這是帕米爾高原守護者的顏色。”
活動中涌現出感人細節:塔吉克族女孩瑪尼薩為巡邊戰士制服添上民族刺繡紋樣,男孩們將小胡楊樹苗染成象征希望的碧綠。“這些圖案是孩子們最樸素的致敬”,實踐團指導教師黃玲表示。
征程啟航:七日行動傳承挺膺擔當
首日活動僅是實踐征程的起點。未來,這支由12名師生組成的隊伍將深入紅其拉甫國門哨所開展界碑描紅、與護邊員同走巡邏路、舉辦民族團結聯誼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執筆描繪英雄,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帶隊老師姚家驊在活動總結中強調,“此行要探尋的不僅是巡邊故事,更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擔當。”
供稿:新疆政法學院賡續紅色血脈·激勵挺膺擔當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
圖片:廖佳憶林琦峰
文字:蘇柯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