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沂”心筑夢實踐團走進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開展竹簡文物保護與數字化傳承專項調研。團隊成員通過專業考察與技術體驗,深入探究漢代簡牘的保護技藝與現代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
實踐團成員身著統一服裝,步入展廳,在文物保護專家的講解中俯身觀察恒溫恒濕的展柜內陳列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國寶級竹簡。透過特制玻璃,墨跡清晰的漢代隸書躍然簡上,成員們仔細記錄竹簡的脫水加固工藝,從簡牘的編繩痕跡中解讀兩千年前的文書制度。在修復工作室外,團隊成員通過監控屏幕觀摩技術人員操作——顯微鏡下,一支飽水竹簡正經歷著從清洗到封護的精密流程。
數字化展區成為調研重點。成員們操作虛擬展臺,指尖輕觸即可360度觀賞竹簡細節,放大至毫厘的墨跡纖維清晰可見;AR互動屏前,掃描竹簡編號便能觀看其出土場景的三維復原動畫。一位成員戴上VR設備,“走進”漢代墓室虛擬空間,身臨其境了解竹簡的考古發掘過程。這些技術手段讓脆弱的文物得以“數字永生”。
在文物保護實驗室,成員們認真記錄設備參數,對比傳統拓印與數字成像的效果差異;實踐團成員通過在館內的電子互動屏摹寫電子字帖、拼合殘簡游戲等趣味方式,理解文字演變歷程。
流動的光影將竹簡文字投射在團隊成員身上,仿佛完成了一場古今對話。此次調研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科技賦能讓沉睡的文物煥發新生。實踐團將以銀雀山竹簡為范例,持續探索“科技+文物”的融合創新,為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貢獻青春智慧。
(通訊員:崔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