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景德鎮的高溫天氣炙烤著大地,卻無法阻擋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瓷言妙語傳千年,青花語匠在行動"實踐隊探訪瑤里古鎮的熱情。當實踐隊踏入這座千年古鎮,夾道而立的古樹撐起一片清涼綠蔭,仿佛為遠道而來的學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的大門。
瑤里古鎮:瓷源茶鄉的歷史積淀
瑤里古鎮,這座被譽為"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江南古鎮,位于景德鎮浮梁縣東部,始建于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古鎮依山傍水,瑤河穿鎮而過,明清徽派建筑群保存完好,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處處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氣息。更令人驚嘆的是,瑤里與瓷器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唐代,這里曾是景德鎮瓷器原料的重要供應地,高嶺土的發現與開采為景德鎮成為"瓷都"奠定了物質基礎。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高嶺土"即產于此,使瑤里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古建筑群中的陶瓷文化印記
漫步在瑤里古鎮,實踐隊員們被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所震撼。程氏宗祠、獅岡勝覽、明清商業街等歷史遺跡,無不訴說著這座古鎮的輝煌過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當地在旅游開發中巧妙地將陶瓷文化元素融入古鎮保護與展示中。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發現許多建筑細節都裝飾著精美的陶瓷構件,墻上的青花瓷片拼貼畫再現了古代制瓷場景,就連路標指示牌也采用了仿古瓷器的設計。這種基于歷史底蘊的特色開發方式,使瑤里古鎮在眾多江南古鎮中脫穎而出,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標識。
文旅融合的瑤里模式
通過實地調研,實踐隊深刻認識到,瑤里古鎮的旅游開發成功之處在于堅守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古鎮沒有盲目追求商業化,而是在保持歷史原真性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內涵,通過現代展示手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這種開發模式既滿足了游客的體驗需求,又實現了文化傳承的目的,為其他歷史文化景區的開發提供了寶貴借鑒。
青花語匠的使命與擔當
夕陽西下,實踐隊員們依依不舍地告別瑤里古鎮。這次探訪不僅讓他們領略了中華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理解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辯證關系。作為外國語學院的學子,他們意識到自己肩負著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使命。"青花語匠"們將繼續探尋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的完美結合點,讓千年瓷都的故事傳得更遠、更動聽。(文/圖 江西師范大學“瓷言妙語傳千年,青花語匠在行動”—中華文化傳承團 謝佳穎 袁藝炫 羅思祺 胡靜 何甜 萬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