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我踏上了我的第二趟追光之旅。時隔一年,我的身份已然轉(zhuǎn)變,雖然負責的工作不變,依然是攝影攝像,但已經(jīng)從普通的參與者變成了負責人之一。這是一趟熟悉卻陌生的行程,是一趟全新體驗的旅途,從我們出發(fā)時坐上高鐵起,一切都不同了。高鐵帶來了比過去快捷的多的交通方式,這是時代快速發(fā)展的象征,而它將我們送到的目的地——金寨,也是一片向我們訴說著它自強發(fā)展故事的熱土。

青山鎮(zhèn)離高鐵站要坐50站的公交車,到達以后,青山鎮(zhèn)的領(lǐng)導(dǎo)們先后對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囑托,歡迎我們和注意安全永遠是被最先提及的。我們來的時間非常的巧,剛好趕上青山鎮(zhèn)籃球賽(簡稱村BA)的開幕式,鎮(zhèn)上的領(lǐng)導(dǎo)們對這個活動全身心投入,讓我們隨便逛逛,暫時沒時間陪我們。這時我還沒意識到,這是在別的地方很難見到的,盛大而精彩的籃球比賽。等開幕式結(jié)束以后,我們坐著村書記的車來到村子里,一路上書記都在向我們眉飛色舞地介紹著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來到實踐站里,書記更是向我們娓娓道來,湯店村——他生長的地方。村子的歷史,有多少人口,方言口音的來源,村子里的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產(chǎn)業(yè)基地等等,這位和藹的老大哥好像對這片土地無所不知。
隔天我們終于見到了孩子們,我從沒見過他們,但是這一張張稚嫩的臉龐與我去年所見也是那么相似,可他們又是一朵朵獨一無二的花苞。支教團的其他成員已經(jīng)開始走近小孩,開始輔導(dǎo)他們寫作業(yè),我像一個旁觀者,只顧著拿起相機記錄著他們的互動。支教老師眼神中透露著初見小孩的熱情與期待,小孩的眼神從困惑到思維天馬行空忘記作業(yè),只顧抬頭看著老師樂呵呵。
支教老師對孩子的殷切期待溢于言表,孩子的眼神也不是對知識的渴望,那是無憂無慮的純凈。
支教生活就這么一天天的過去了,期間我們?nèi)タ戳撕脦讏鰷甏宓拇錌A比賽,賽場在寫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標語的廣場旁邊。每一場比賽都座無虛席,這里的人們就算站著也要看到比賽結(jié)束,很難想象一場鎮(zhèn)上組織的籃球比賽有如此高的熱情;球員們的表現(xiàn)也非常亮眼,很難想象一個村子里可以召集到這么多如此高水平的球員。解說整場不停地為大家評講比賽戰(zhàn)況,每一次中場休息我都看到村里的主任、書記把洗凈的毛巾遞給球員擦汗,每一顆進球后都是整齊而激動的歡呼聲,甚至還有村子的拉拉隊敲鑼打鼓,好不威風。這是大別山腹地,這片土地的人民真的讓我看到了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模樣。
等結(jié)營儀式終于結(jié)束以后,晚上我們?nèi)タ创錌A的決賽,湯店村奪得了季軍,但是村書記依然帶著我們?yōu)槠渌犖榧佑汀_@個村書記異于常人的熱情;這個村書記與其他村民一樣的樸實,以至于初次見面我以為他只是司機大叔。他和其他鎮(zhèn)上的、村里的領(lǐng)導(dǎo)經(jīng)常對我們說:一定要到基層看一看,而他們也只是中國萬千基層干部中的一員。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這兩個詞,也因此從書上的虛無縹緲,轉(zhuǎn)變?yōu)槲业难垡姙閷崳沧屛覍χ袊磥磬l(xiāng)村振興畫卷的實現(xiàn)充滿了信心。
隨著村BA的結(jié)尾,我的第二次支教生活也就此完結(jié)了。
我大概是個冷血的人,離別的時候,心里卻升不起一絲觸動。我應(yīng)該是個冷血的人,面對小孩總是很嚴厲,警告他們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我一定是個冷血的人,不像我的同事們可以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我總是在旁邊觀察。
正因為這是我的第二年支教,因此我明知道我們短短的幾周根本無法為他們帶來什么,這也是我去年的感悟,所以我也不在意為他們講多少知識,只要不是講了錯誤的知識,這就夠了。
只要問DeepSeek支教感悟、支教意義什么的,它一定會說“我終于認識到這是一場雙向的治愈”之類的話。是的,支教過的人都會這樣覺得,因此今年我是帶著答案來的,亦或者說我是帶著麻木來的?
我慢慢記錄下大家支教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課、放學(xué)、玩耍、村口的楓楊、天上的云朵。我只不過是一個隨行攝影,偶爾在紀律混亂的時候訓(xùn)斥小孩,偶爾在他們快摔倒時托他們一把,偶爾在放學(xué)掉隊的小孩背后跟著,偶爾在小孩在嬉戲打鬧的時候靜靜守在尖角處防止磕傷。其實我很疑惑一件事情,明明我總是那么嚴厲,但是小孩子們依然要把靜靜守護在一旁的我拉過去和他們一起玩丟沙包,依然要我把他們抱起來體驗飛行,我依然可以收到小孩的禮物……
是的我?guī)е鸢竵恚以?jīng)的答案是我能做的就是在這個暑假像一陣風來,陪伴他們幾個星期。可是在教他們題目的時候,回答他們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的時候,我還是會不由自主放慢語速,溫柔地,輕輕地;可是在給他們上攝影課時,我還是在傳遞知識之后告訴他們,希望他們用心感受世界,不必拘泥于條條框框……就像村主任常和支教團成員所說的:“也許你們的幾句話就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我依然希望這些獨一無二的花苞在未來綻放的更加美麗,我依然希望我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知識以外的東西。

答案隨找隨新,看著這些小小的臉頰大大的眼睛,人類的情感不能被“雙向治愈”簡單概括,對他們的希望永遠不會被掩埋,“用心感受世界,不必拘泥于條條框框”,這句話同樣講給我自己聽。我也終于被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從鏡頭后,拉到了鏡頭前。
這段文字,我在回家的路上寫下,火車上陽光透過窗戶輕灑在我的臉頰,而我的眼眶已然濕潤。這段文字記錄了我的追光之旅,也希望它能成為你追光或再次追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