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蘇鄉青年力行團”暑期深入蘇州多地鄉村,通過走訪10余名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者,探尋青年力量與鄉村振興的互動軌跡。從團務管理到農技保護,從兒童關愛到民生服務,這群青年以實干為筆,在基層沃土上書寫著青春擔當。
多元崗位,青春足跡遍布鄉野
吳江東太湖度假區,蘇鄉青年力行團實地走訪了志愿者吳楊的工作場景,吳楊深耕“智慧團建”管理,統籌寒暑托班志愿服務,用細致服務搭建青年聯絡橋梁;盛澤鎮內,蘇鄉青年力行團跟隨秦銘欣的腳步,記錄她忙碌的日常:兼顧團務信息傳達與“暖冬行動”“愛立方行動”,為困境兒童與“小候鳥”送去持續關愛;臨湖鎮里,唐圣菲以鏡頭和文字賦能鄉村宣傳,運營鄉鎮公眾號讓鄉土故事傳得更遠。
田間與辦公室間,更多身影在行動:孔瑞為東山鎮枇杷、碧螺春建立種質資源電子檔案,助力農產品保護推廣;陳夢云在農村工作局承擔基礎行政工作,為同事分擔壓力;葛珊珊投身基層便民服務與環境整治,用熱忱回應民生需求;袁夢深耕婦聯崗位,推動孕前檢查與婦女能力提升;周穎以文字宣傳紀檢工作,讓政策解讀更接地氣。
破局成長,實踐熔爐淬煉本領
初入崗位的挑戰成為成長契機。蘇鄉青年力行團在調研中發現,吳楊曾為財務報銷犯難,在同事指導下逐步熟練;葛珊珊因方言壁壘受阻,靠日常交流練就“聽力”;陳夢云面對專業表格,以“自學+請教”攻克術語難關。場景轉換中更顯適應力:孔瑞將校園經驗轉化為村民易懂的“農技課堂”,袁夢以親子活動打破傳統觀念,讓科學理念扎根鄉村。
點滴發力,匯聚振興磅礴動能
細微付出孕育顯著改變。蘇鄉青年力行團通過實地調研,收集到一系列鮮活案例:秦銘欣的持續關愛緩解了困境家庭壓力;唐圣菲的宣傳推文帶動“臨湖葡萄”走紅,單篇閱讀量破5000;孔瑞參與的品牌推廣助力農產品銷售額增長15%;袁夢推動的“兩癌篩查”參與率從35%升至62%。更深遠的是觀念革新:村民從“等幫扶”到“主動作為”,婦女更積極追求發展,鄉村內生動力持續激發。
從東太湖的晨光到盛澤鎮的燈火,蘇鄉青年力行團的調研還在繼續。這些志愿者的故事證明: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青春從不是配角。當更多年輕人帶著熱情與本領扎進鄉土,那點點星火終將燎原,照亮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蘇鄉青年力行團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