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運河基因 賦能企業創新:南財學子淮企探訪書寫文化傳承新實踐
解碼運河基因 賦能企業創新:南財學子淮企探訪書寫文化傳承新實踐
2025年7月2日,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磷光同行”實踐團抵達淮安漣水,探訪江蘇大和榮基公司,開啟解碼運河精神賦能現代企業的深度實踐。
7月2日上午,實踐團首站走進漣水文史館。古老的鎮水獸與斑駁史料無聲訴說著“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堅韌不拔”的運河精神。企業代表隨后闡釋:開放包容驅動全球貿易與人性化設計;互聯互通優化智能物流網絡;堅韌不拔則深植于研發團隊攻克難關的信念。觸摸冰冷設備模型,實踐團成員感受到運河作為民族交融紐帶的精神在工業血脈中奔涌。
響應大運河文化保護,企業“雙軌戰略”落地生花。7月2日下午,實踐團實地考察運河畔遺址保護現場,目睹企業高精度起重設備化身修復文脈的“鋼鐵臂膀”,一位專注的回族操作員深感意義非凡。同時,企業將安全制造優勢轉化為運河沿線新興文旅業態的堅實后盾,提供定制方案,守護人間煙火的安全感,開辟發展新局。
7月3日,實踐團深入企業研發中心與智能車間,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激情碰撞。設計師從運河船閘韻律汲取靈感,運用VR技術將美學融入設備流暢線條。智能車間內,物聯網傳感器密布橋吊,實時數據經精密算法解析,驅動毫秒級安全預警與靈巧避障。成員們驚嘆于數學架起的“無形橋梁”,見證運河堅韌智慧在代碼中煥發新生。
7月4日,實踐團換上工裝,深入生產一線。一組在質檢員指導下調試智能防撞系統,校準微小參數,數學專業學子深刻體悟“安全第一”的千鈞之重。另一組挑戰模擬叉車精準作業,負重操控的艱辛讓他們對工人日復一日高效安全所體現的“堅韌不拔”肅然起敬。汗水澆灌了對匠心與責任的深刻理解。
實踐收官日,“青春對話”熱烈展開。青年工程師強調運河“互聯互通”精神是突破國際壁壘的關鍵。一位彝族焊工樸實比喻:安全規程當如運河堤壩般牢不可破,“萬無一失”即“水滴石穿”的韌勁。學子動情分享一線震撼:工人以汗水兌現“安全可靠”,正是“堅韌不拔”最有力的傳承。思想碰撞,堅定了青年守護“活態遺產”、賦能民族工業的使命。他們誓言承載運河智慧與對勞動者的崇高敬意,響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號召,讓運河基因在新時代工業文明中璀璨生輝。
五日漣水行,從古老鎮水獸到智能鋼鐵臂膀,再到調試儀器的專注與汗水,運河奔涌昭示:偉大遺產永不凝固,必在每代人的創造中開辟新航道。無數平凡雙手,正以開放胸襟與百折不回,將運河基因鍛造成驅動民族工業前行的澎湃引擎。這探尋終點,亦是傳承起點——運河基因生生不息,賦能之路未有窮期,青年對勞動與創造的深刻理解,是接續民族工業文脈最堅實的力量。(供稿人 李叢峻 陸昕成 楊宇浩)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