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落實教育部《關于開展第26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提升青少年與基層群眾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促進文化交流與民族團結,云南師范大學數學文化科普團分別前往宜良、會澤、東川、蒙自四地,開展“推廣普通話,暢通溝通路”主題活動,以多樣化形式推動普通話走進校園、深入基層。
(圖為各點位宜良點位全體志愿者推廣普通話合影留念)
字正腔圓說標準,言通語順傳文明
“‘正反話’游戲現在開始!‘晴天’的反話是……” 宜良活動現場,志愿者先帶領同學們復習聲母韻母表,逐字糾正“平翹舌”“前后鼻音”等易錯字讀音,隨后通過“正反話”“斷句挑戰”“詞語接龍”“繞口令 PK”4個趣味游戲,讓學生在歡笑中練準發音、提升表達。課堂上,孩子們爭相舉手參與,“四是四,十是十”的繞口令聲此起彼伏,原本生硬的拼音學習變成了生動的互動體驗。周末,宜良團隊還走進九鄉鄉開展普通話調研推廣活動。志愿者向當地居民發放《普通話學習平臺指南》,詳細介紹“學習強國”語言板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平臺等線上資源,并通過填寫調查問卷,了解村民在日常交流、務工就業中使用普通話的頻率與難點,為后續精準推廣積累數據。
(圖為宜良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解普通話相關知識、在九鄉鄉進行普通話調研)
字正腔圓練表達,妙筆巧繪話連心
會澤活動以“字正腔圓”為核心,融合普通話基礎與主持技巧教學。志愿者從“普通話的定義”“聲母韻母發音規則”講起,結合主持場景中的“語氣語調把控”“停頓節奏”,引導學生理解“說準普通話” 與 “說好普通話”的區別。活動尾聲,孩子們拿起畫筆,將“請講普通話”“溝通無障礙”等理念融入手抄報創作,一幅幅色彩鮮明的作品中,“普通話是溝通的橋梁”的字樣格外醒目,成為推普宣傳的鮮活載體。
![]() |
(圖為小朋友們舉手起來讀漢字)
正音正字說普話,同心同語聚人心
東川團隊聚焦“拼音與成語”兩大基礎板塊,為學生搭建普通話學習的“階梯”。志愿者先通過兒歌、動畫等形式,幫助低年級學生鞏固漢語拼音的認讀與書寫;對高年級學生,則結合“成語故事”講解,讓他們在“守株待兔”“畫龍點睛”等典故中,既掌握詞語發音,又理解文化內涵。課堂上討論聲交織,讓普通話學習與文化傳承自然融合。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解普通話相關知識)
句句清晰顯素養,聲聲標準促交融
“同學們知道嗎?每年 9 月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普通話是我們國家通用的語言!” 蒙自活動開篇就以 “推普周” 科普切入,結合 “外出務工需要普通話溝通”“旅游時用普通話能認識更多朋友” 等生活場景,讓學生理解普通話的重要性。隨后,志愿者帶領學習 “您好”“謝謝”“請稍等” 等禮貌用語,強調 “說好普通話,更要講好文明話”。最后的繞口令環節,“粉紅墻上畫鳳凰,鳳凰畫在粉紅墻” 的挑戰中,孩子們的發音從生澀到流利,笑聲里藏著對 “說好普通話” 的自信。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解普通話相關知識)
推廣普通話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融合的重要舉措。此次活動以 “實踐 + 互動” 讓普通話學習更接地氣,既提升了青少年的語言能力,也為基層群眾打通了“溝通壁壘”。未來,數學學院數學文化科普團將持續以多樣化形式推動普通話推廣,讓“說標準話、寫規范字”成為新風尚,讓語言的橋梁連接更多心靈,共筑文化認同的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