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師生代表共赴延安,聯合開展“傳承延安精神汲取奮進力量”紅色研學社會實踐。活動以“統學”為引領、“研學”為深化、“踐學”為抓手、“聯學”為紐帶,四維聯動,引導青年學子在歷史現場感悟思想偉力,于躬身實踐中汲取奮進力量,讓延安精神深植心田。
思想引領 筑牢信仰之基。兩校師生以“統學”為先導,構建思想培育閉環。通過情景教學《延安,延安》,讓兩校師生在光影旋律中穿越時空,深刻體悟理想信仰的光輝,在楊家嶺中共七大會址、抗大紀念館、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專業講解員講述七大歷史、抗大學子矢志報國事跡及三五九旅墾荒壯舉,將“行走的思政課”融入革命原址,激活紅色歷史。“讀延安,向未來”主題宣講會上,兩校學子誦讀左權家書、白求恩事跡、郝家橋故事,在先烈“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等錚錚誓言中潸然淚下,情感共鳴升華為傳承紅色血脈的堅定信念。
溯源增智 深悟精神密碼。師生們堅持“用腳步丈量歷史”,深入延安革命舊址與梁家河等地,開展沉浸式探究學習。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千余件文物串聯黨中央延安十三年光輝歷程,深刻理解“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一延安精神靈魂,棗園簡樸的窯洞、煤油燈無聲訴說著領袖“與群眾同甘共苦”的情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更加具象。在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黃河大合唱》手稿前,學子們聆聽藝術家以筆為槍、以歌為炮的故事,領悟“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在梁家河,村黨支部原副書記石春陽講述總書記知青歲月往事,師生探訪村史館,從老照片中感悟總書記青年時期帶領村民打井、建沼氣、務農的點滴,“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與“真抓實干”的作風,激勵學子扎根大地、服務人民。黃土無言,昔日的奮斗足跡化作滋養初心的精神源泉。
躬行礪志 勇擔時代使命。理論學習落腳于實踐。本次社會實踐堅持“在做中學、在行中悟”,通過勞動、軍事體驗、志愿服務踐行延安精神。7月24日,南泥灣烈日下揮鋤開荒,梁家河田壟間細心除草,汗水浸透衣衫,兩校學子真切體會“腳下沾泥,心中有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辛與偉大。隨后進行了投彈、刺殺、救護等軍事技能訓練,反復練習力求標準,近距離感受革命戰斗生活,在身體力行中鍛造體魄、深植對歷史的敬畏。在魯藝舊址,學子們擔任志愿講解員,用生動語言講述文藝奮斗史;在學習書院細致清掃書架,致敬知識力量,在抗大舊址聆聽參戰老兵講述戰斗經歷,感悟英雄本色,將感動轉化為奮斗動力。
校際聯動 同譜青春華章。活動是跨地域、跨高校的思想碰撞與情感融合,共登寶塔山,聆聽歷史,俯瞰延安新貌,同受思想洗禮,通過團隊破冰、智慧比拼、協作競賽等趣味活動深化交流,寓教于樂。堅持每晚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結合梁家河見聞分享感悟,深刻體悟奮斗歷程,堅定“扎根大地、服務人民”的信念。
實踐分享會上,兩校學子暢談體會,互學互鑒。上海交通大學2024級研究生段宇擎表示,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此次學習讓我深切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早期那段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的艱辛歷程,每一步探索都凝聚著先輩們的熱血與信念;同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弟學妹們身上洋溢的青春朝氣、蓬勃向上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讓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活力與擔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2024級本科生梁仡揚表示,通過深入學習延安十三年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我對那段烽火歲月里中國共產黨人堅守信仰、艱苦奮斗的歷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將以上海交通大學學長學姐們為標桿,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素養,積極投身實踐,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此次延安紅色研學社會實踐,是一次思想的淬煉、精神的洗禮、青春的集結。通過“統學”鑄魂、“研學”增智、“踐學”篤行、“聯學”聚力,兩校學子在紅色熱土上實現了從“知”到“信”再到“行”的升華。站在寶塔山下,新時代青年深知延安精神是照亮前行的火炬。同學們紛紛表示,必將研學收獲轉化為奮斗動力,讓南泥灣精神、梁家河情懷、抗大信仰融入血脈、化為行動,在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無愧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