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開展系列活動,以紅色傳承與實踐創新為雙輪,賦能鄉村發展。活動包含四大板塊:專業團隊拍攝“大包干”歷史與沈浩同志紀念館宣傳片,用影像延續紅色精神;調研團隊走訪沿街商戶,通過問卷與訪談收集經營、發展及政策建議等信息;助農直播團隊在電商平臺推廣特色農產品,稅務人員同步解讀涉農稅收政策;另有團隊走進幼兒園開展化學趣味科普。系列活動形成“文化引領—需求調研—精準服務”體系,為鄉村振興注入綜合動能。
上午,紅色文化宣傳工作率先展開。一支拍攝團隊聚焦“大包干”歷史記憶,深入田間地頭與村落深處,拍攝大包干隊伍宣傳視頻。鏡頭下,當年“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場景通過影像得以重現,老一輩改革者的故事與新時代村民的奮斗身影交織,生動詮釋了小崗精神的傳承與延續。同期,沈浩同志紀念館宣傳片拍攝同步推進。拍攝團隊運用跟蹤拍攝、細節特寫等技術,記錄紀念館內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筆記、生活用品等實物展品,采訪紀念館講解員及曾與沈浩共事的村干部,通過影像系統梳理其扎根小崗6年期間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成果,具象化展現“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沈浩同志紀念館前合影趙旭東/攝
宣傳片拍攝間隙,調研團隊沿著村委會所在的主街開展走訪,向沿街商戶發放調研問卷。問卷內容涵蓋經營狀況、發展需求、對當地政策的建議等,旨在精準了解商戶在農文旅融合、電商發展等方面的實際訴求,為后續助力鄉村商業提質增效收集第一手資料。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向沿街商戶發放調研問卷于繁榮/攝
隨后,活動進入實踐互動階段,團隊分為兩組同步行動。第一小組走進小崗村電商直播工坊,開啟“助農直播”活動。鏡頭前,隊員們熟練介紹當地特色農產品,從優質糧油到深加工食品,通過生動講解與實時互動,讓網友直觀感受小崗村的產業成果,助力農產品打通線上銷路。直播過程中,鳳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也受邀加入,現場普及涉農稅收優惠政策,詳細解讀電商從業者關心的稅務問題,為鄉村電商發展送上“政策錦囊”。
圖為實踐團成員走進電商助農工坊直播助農且與稅務工作人員進行學習交談趙旭東/攝
二組隊員則走進當地愛心幼兒園,開展“化學趣味實驗”科普活動。隊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簡易器材,為孩子們演示了奇妙的化學現象——彩色泡泡的形成、酸堿變色的魔術等,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中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讓科普種子在鄉村幼兒心中萌芽。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為孩子們演示實驗于繁榮/攝
此次系列活動通過紅色文化宣傳強化精神引領,依托調研走訪掌握實際需求,借助實踐服務解決具體問題,形成“文化傳承—需求對接—精準服務”的閉環體系,為小崗村鄉村振興提供了兼具精神支撐與實踐價值的多元賦能模式。